▲yoyo與翔翔弟弟,2011.11.20 好久沒記錄一下家族事件,這一篇來小小整理一下我們家第八孫翔翔的大小事。
台南的「臺灣歷史博物館」開館了,我開始陷入一種模糊混淆的狀態,它和台北的「歷史博物館」(創立於1955年)以及「臺灣博物館」(創立於1908年,前身是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名字怎麼這麼相像?那麼展出的文物史料是否有重疊?還是分散三地無法區隔?我想,我應該三座博物館都要好好看一看才行。
去了台南的「臺灣歷史博物館」,再次被簡學義建築師的作品所感動,對於建築的門外漢而言,能用的形容詞有限,我站在原地,感受再感受,如果我站的位置是一個核心,那麼我接觸的一定不只這樣。
這幾年常常去台南安平,有時為了到海邊吹風,有時為了尋找劍獅,有時想來一趟生態之旅,安平這靠海的小鎮,還真是多元風貌。 倒是奇怪!每回到安平用餐,都是在吃小吃,有時還真想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安北路上一家「平平安安」門前玻璃上,寫著劍獅蛋10元,我還真想知道這顆劍獅蛋是怎樣做的?難不成有劍獅的保護?或是劍獅加持的法力?於是我們進了這家居家型的餐廳一窺究竟。
台南這個巷弄也美麗的城市,並不是那麼在意三角窗、精華地帶的商業手法,有的時候,看見一些特殊的店家窩藏在小巷裡,就百思不解這會有人發現它的存在嗎?巷弄中有些人老馬識途地穿梭其中,有些初次來到此地,像是棋子被困在迷陣中,如果夠聰明,跟著前方腳步穩定的人,就會發現驚奇。 那天我坐在寮國的凳子上,陽光透進小巷中,遠遠的,許多人從巷口拐進了小巷中,我才感受到,不管在那兒,好的地方就是會有人發現它的存在。
台南吳園應該是我們接觸台南最早的地方了,那時它還是個尚未整理完成的地方。2007年,我們帶著兩歲多的左右姊妹去的時候,它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這天的三人行,左右姊妹想到台南長榮路誠品走走,為了增添一些小冒險,我們刻意步行一小段路,看看能不能遇上新奇的事件。果真,我們在巷弄中遇上了好事,只不過不是我們預期的好玩新鮮事,而是意外滿足口慾的好好吃小吃。
好久前,很多朋友、格友就主動與我這個愛台南的人分享,要去巷弄裡的「種子博物館」走走,數個月過後,終於如願來到這。在網路上爬文才知道王浩一老師來過這私人的種子收藏館,並取之美名「種子博物館」。當我站在一袋一袋的種子收納袋下,的確有一種來到博物館的感覺。
▲黑色背心:yoyo。灰色背心:zozo 格友佑彥爸(佑佑皮皮家)總是會分享台灣農村之美以及廟宇的介紹,我常常可以在他的格子裡找到突然想小玩一下的適合景點。這天,我們循著他的腳步來到台南後壁的土溝村,這個村子雖沒有嘉義板頭厝可愛風格,但它儉樸的鄉村風光就是台灣很典型的農村模樣,當然,它不只這樣吸引人們前去,當南藝大的建築研究所學生進駐後,土溝村有了截然不同的改變......
這一年我常常走訪台南,對於這個城市有更深的認識,期望自己多瞭解府城,用觀光客的陌生感認識這個古都,用Long stay的心情接觸這兒,很多的小巷,很多食物,很多的無解,都從自己的腳印踏出來。
依稀記得, 那個下午是個悶熱的下午, 南部一遇上悶熱,更覺得空氣是停滯的。 很巧的,我選擇了一個也「停滯」的餐廳, 時光停滯在過去,風也停滯在那老房子的屋頂下。
六月初我們到台南一家名為「藝術餐廳」的義式餐廳看展覽,Doch的學生有一個很「英雄」的展覽,展覽裡有兩個英雄,蹲坐在地上,這兩個藝術家頭戴美迪奇與阿古力巴的面具,身穿軍事大衣與長靴,嚴肅地討論該如何當上一個英雄,怎麼第一次當英雄就上手?
台南市中心的「臺灣文學館」是從前的臺南州廳,日治時期,這一地段是行政中心,有著許多建設在這民生綠園區。州廳旁的臺南合同廳舍也屬這一區。現今消防隊和從前建築相比,從前有貼上國防色的溝面磚,而現在是多了「119」這三個斗大的紅色數字。這顯眼的119被寫在塔樓主體的中心位置,孩子們特別注意它的存在,所以當我問寫生要畫文學館還是119時,她們馬上回答:「119。」
這幾個月小一的寶貝女兒對於文字組合有些興趣,讀了「字的童話」套書後,她們更熱衷於文字遊戲,我想起了很多文字都是用諧音、謎語或是組合來活絡文字而得到樂趣的,所以我提一個三人行的提案,去「保安」車站與「永康」車站走一走!
離開「鵪鶉鹹派」後,我們繼續下一個活動。 六月,外頭的豔陽沒有停工的打算,寫生上癮的女兒說要去台南「延平郡王祠」畫鄭成功,我想起台南市開山路與府前路街頭有一尊鄭成功騎馬雕像,她們就是吵著要去畫這雕像。看看外頭的紫外線,我的心已經曬綠了,這麼炙熱的午後兩點鐘,我真的得在戶外陪孩子畫畫嗎?和女兒溝通一下,決定到廟祠的左邊公園畫,那兒比較陰涼舒適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