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的「臺灣歷史博物館」開館了,我開始陷入一種模糊混淆的狀態,它和台北的「歷史博物館」(創立於1955年)以及「臺灣博物館」(創立於1908年,前身是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名字怎麼這麼相像?那麼展出的文物史料是否有重疊?還是分散三地無法區隔?我想,我應該三座博物館都要好好看一看才行。
去了台南的「臺灣歷史博物館」,再次被簡學義建築師的作品所感動,對於建築的門外漢而言,能用的形容詞有限,我站在原地,感受再感受,如果我站的位置是一個核心,那麼我接觸的一定不只這樣。
幾個月前帶左右姐妹到高雄美術館一樓展廳看過「紙房子:一個人的小屋」展覽,那時zoyo對於這種用瓦韌紙來創作的作品特別有興趣。還記得幾年前去過紙箱王,紙椅子、紙杯子、紙桌子特別讓zoyo感到新奇。這次特別帶她們到兒美館看此展覽延伸的其中一部分「探索‧紙王國」,在兒美館看展覽比本館看展覽輕鬆多了,因為可以看、可以摸、可以玩。
台南吳園應該是我們接觸台南最早的地方了,那時它還是個尚未整理完成的地方。2007年,我們帶著兩歲多的左右姊妹去的時候,它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高雄「打狗鐵道故事館」位於鼓山區哈碼星,因為交通建設的便捷,使得要來參觀這日治時期的打狗驛方便許多,高雄捷運橘線出口就在它旁,從現代化的捷運線過渡到百年前舊車站,的確像是在逛「故事」一樣,一逛就一百年。
好久前,很多朋友、格友就主動與我這個愛台南的人分享,要去巷弄裡的「種子博物館」走走,數個月過後,終於如願來到這。在網路上爬文才知道王浩一老師來過這私人的種子收藏館,並取之美名「種子博物館」。當我站在一袋一袋的種子收納袋下,的確有一種來到博物館的感覺。
▲yoyo離開東部前想去看書 半年前到台東時,我就想來這裡,今年夏天終於來到了。 在台東市大同路有個「台東縣兒童故事館」(與誠品書店的台東故事館不一樣喔),那是一座孩子的天堂,就好像是台中國美館的「兒童繪本區」,或是台南文學館的「兒童文學書房」一樣,都有許多的文字與圖像圍繞著整個故事館,這兒是台東孩子幸福閱讀的好地方。
其實,我並不了解三毛,很小的時候讀過《撒哈拉沙漠》,卻怎樣也記不得內容,怪自己年紀小沒慧根,讀不深文字之美。一直到十七、八歲時,姊妹淘同學敏好喜歡三毛,總是說著無數三毛的故事,看見她喜歡三毛,我也把小時候對三毛的一點印象拉到我的年輕時代,我的年輕太平淡,同樣是近二十歲的年紀,三毛已經開始發表作品了。 三毛(1943~1991),本名陳懋平,英文名為Echo,她開始學寫字時,因為總是學不會「懋」,所...
和左右姊妹共讀愛地球童書《無敵環保小蜜蜂》後,我們有個延伸的小旅行,我告訴zoyo要帶她們去一個神奇的學校,當她們好奇地問:「是什麼學校?」時,我回答「魔法學校啊!」然後她們就一臉狐疑的樣子。魔法學校不是真的學校,而是一座零碳建築,它一樓設置了「亞熱帶綠建築博物館」,其餘樓層有會議廳及行政辦公室。為何稱之為「魔法」?在我們參觀後,真的感覺到它的神奇所在。
台南最近有個新的古蹟活化,位於安平古堡街有個「夕遊出張所」,從前的名字則是「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聽起來頭都疼了!玩古蹟可以聽一點簡單歷史,玩一點新玩意,這樣就不會太有負擔!
旅行的最後一天,我們到台東市的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這是每回我們到台東必定造訪的博物館,有時在本館,有時在卑南文化公園,這次我們看了一個排灣族文化的特展-「太陽之子-當神話傳說遇上排灣族」。
這一天(2011.01.21)帶著孩子到左鎮的「菜寮化石館」看化石,對化石知識並不是很足夠,和孩子一起來,反倒像是一起戶外教學,回到家做了功課,才稍微明白為何左鎮是一個大考古現場,而菜寮溪在人類歷史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文學館兒童書房 一直很喜歡台南的文學館,那裡除了是一座古蹟外,還有著濃濃的文學味,厚重的台灣文學歷史平靜地處在市政廳的內部,前頭沒有古書的氣味,倒是佈滿色彩的童話文學,這兒,也是讓我喜愛的原因,「兒童文學書房」開著書院的大門迎接你。
七月初我們上台北錄音前,來到了台中豐原的「台灣氣球博物館」,老實說,這是目前我們所參觀過的民間博物館,導覽行程最完整的了。
會到張雨生與潘安邦舊居去,完全是我的意思,四個小孩對張雨生不熟悉,對潘安邦更不認識,要他們走訪這些明星的舊居實在很沒有感覺,不過我們四個大人可就認識張雨生與潘安邦了,恰好晚上要到馬公市區用餐,就順勢來到篤行十村,看看這個最老的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