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兩回遊玩七股龍山村,搭著船漂漂蕩蕩遊潟湖,下七股沙洲踏細沙,漁人老師蔡大哥一路生態解說,回程還烤鮮蚵,可惜我吃得愉快就忘了拍照,烤蚵是包含在遊船的行程裡,此篇就單獨書寫搭船遊潟湖的紀錄。
Doch開設的「無支配藝術實踐課程」一直以來都是以踏查曾文溪流域為主內容,爬山則是必走的行程,修課學生都得上山,鍛鍊身體、培養耐力,雙腳走上山林教室,這兩年來,數十位學生和我們走在烏山山脈的山脊上。
已經二十歲的女兒zozo近來養了一隻老鼠,她告訴我,這是在完成童年的夢想。因為小時候,我沒有讓她們養任何可以互動的寵物,充其量只有小魚缸裡的孔雀魚。
請讓我稍加脫離一下歐洲大陸,回到台灣本島一下。這是三月的那一場「忽然小旅行」,自己意外得到獨自旅行的機會。容我再一次回想,到底怎樣形成這場旅行?因為Doch突發的出差,我陪著他繞了台灣一圈,三天的司機外加伴遊任務,意外福利是一趟忽然來的個人小旅行。
大約是女兒小學時期,看了一本《宜蘭小旅行》的旅遊書,而知道了望龍埤。由於家庭旅行模式屬鬆散閒逸,對於可以慢遊散步的行程總是特別感興趣,因此把望龍埤放在「待遊景點」。只是,偶爾一兩年才拜訪宜蘭,有些時候甚至是過境就離開,實在很難將「待遊景點」的望龍埤打勾完成。幾年過去了,女兒上大學了,我們一家還未一起慢遊到這裡,這次的「忽然小旅行」促成了自己一個人開車往員山鄉走。
「今天是九日,是登高的日子,天未亮就起床煮飯,吃過飯後穿好草鞋就出發了。破曉時已爬上南邊的分水嶺,旭日剛剛從新高山的側面升起,繞過Yabunaya山的山腰前行,忽然一隻水鹿不知從哪裡奔竄到我們眼前,番人立即舉槍射擊,可惜沒有擊中。」 森丑之助(摘自《生蕃行腳》)
遠方的南玉山像一頭酣睡中的巨獸,牠的背脊依然曝露於溫煦的陽光中。我們現在勢必趁這頭怪獸熟睡未醒的空檔,趁牠還沒醒起來呼風喚「雲」以前,急速完成登頂。 鹿野忠雄(摘自《山、雲與蕃人》)
回想起那天傍晚,被立霧溪之美陶醉到好想立刻往出海口追去,但隨即踩下理性的煞車鍵,「不如我們先回民宿放東西,再看看怎麼去出海口。」當時約莫傍晚五點。這樣決定是因為我訂了一家在立霧溪溪岸的民宿,符合「逐溪而行」,甚至「逐溪而住」。進入「立霧左邨民宿」(邨,音「村」)後,天色漸昏,不久前想衝到海的欲望還蹦蹦跳著,不過卻因為Check in後,被民宿多重細膩的設置而懶了下來,就這樣,窩在民宿一陣子。
這一環線,經過恆春鎮商圈、高士神社、八瑤灣、鯨魚噴泉、車城福安宮。
短窄的灣 延展至廣度的海 三膠筏 巨石包圍 大片的浪一綢一綢推向沙, 到底想不想遠航?
寒假旅行第三天,已從濱海路線轉入縱谷路線,「隨黑潮行」暫行,到花蓮市區走走吧!這天把自己成人口味的行程擱下,安排一趟專屬女孩的行程,我們去了《茶金》展覽,買了少女風的果凍,另外,還去了有柴犬顧攤的「咖逼小賣所」咖啡館,原是日治時期檢察長宿舍的它是花蓮縣定古蹟,興建於1936年,除了日式老宅既有的和風氣氛外,兩隻像是固定時間上班的柴犬,定點式、定時式、定格式的躺臥在榻榻米上,讓喜愛動物的左右姐妹失心...
多年前那個冬日午後,來到成功漁港,魚市水泥地面濕濕搭搭的,擺滿著剛入港,捕捉上岸的各類大小魚,種類多到不知其名(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很懂啊),當時九歲的yoyo忍不住問:「這些都是真的魚嗎?」喊價的人、穿著青蛙裝的漁民、識貨買魚的人蜂擁而至,注視著這些絕對是真的魚,整個魚市場生氣勃勃,充滿了喊價的吆喝聲。
一趟旅行專注的不僅是古蹟建築、城市風光、自然景色,有時活蹦蹦的生物也常引起我的注目。觀察多年相識的植物,看看時間軸下它們成長的速度,是我的小小樂趣,而突然跳出的動物朋友,總是把旅程的歡樂曲線拉到高點,牠們的出現往往都不按牌理出牌,像是彩蛋讓人驚喜連連,此時,旅程的豐富度快速晉升一級,落下一個大大的「!」。
看過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後,忍不住推薦給女兒觀看,準備學測考試將近的她們,只能觀看半小時,雖是如此,她們可像個知識王一樣,滔滔不絕的與我分享,什麼是「黑潮」,它如何流動?造成沿海環境什麼變化,這些在我學生時代都未曾知曉,如今她們卻能清楚明瞭的分析給我聽,顯示著海洋知識已較從前融入國民教育,海島國家的確應該多補充這些知識的,不能對海洋教育漠視。
八月底,小事報團隊到茶山部落及曾文水庫場勘,爲九月營隊做準備。離開珈雅瑪瀑布後,我們下山回走臺三線,準備進入曾文水庫搭遊艇,半年前枯水水荒,讓台灣各地水庫逐漸見底,曾文水庫也一樣「庫」底空空,終於等到夏季雨來了,日日午後雷陣雨,讓水庫又進站加滿,溢滿了嘩啦啦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