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一路往南,從未在近夜晚時,開車通過蘇花,幸好有了【蘇花改】讓車程縮短了,但即便如此,仍讓玉里的民宿主人等我到晚間九點半。
這是第三次來到刣牛湖山,後兩次來全都是為了Doch的「無支配課程」。 走在台南高雄分界的烏山山脈稜線上,視野遼闊可俯視兩縣市風景,這個觀測地理方位的絕佳地點是噍吧哖事件中,抗日志士的基地,是個易守難攻的藏身之地。
一個熱愛台灣歷史的高中老師,推薦我讀《福爾摩沙之王》,沒有多猶疑,便訂下此書投入小說情節內。閱畢,不由地佩服作者貝喬思(Joyce Bergvelt),雖是小說情節,但許多細節都有考證過。書中很多小故事都是我第一次知道,難免想著真實性有多高?作者下了很多註解,譯者亦做翻譯上的調整與說明,這讓我信任作者與譯者的詮釋,也吸引我對這段歷史進行更多的爬梳與學習。
到台北數日,北上必看展覽的機會,選擇了北美館「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 個展。就如被先前關渡美術館展覽的比利時藝術家法蘭西斯·艾利斯(Francis Alÿs)電到一樣, 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創作更是多元,主題也常聚焦於世界政治事件上,不僅作品深度吸引人,媒材廣泛運用,繪畫、編劇能力出眾,個人詼諧自嘲或反諷事件都讓觀者如我一般...
大約是女兒小學時期,看了一本《宜蘭小旅行》的旅遊書,而知道了望龍埤。由於家庭旅行模式屬鬆散閒逸,對於可以慢遊散步的行程總是特別感興趣,因此把望龍埤放在「待遊景點」。只是,偶爾一兩年才拜訪宜蘭,有些時候甚至是過境就離開,實在很難將「待遊景點」的望龍埤打勾完成。幾年過去了,女兒上大學了,我們一家還未一起慢遊到這裡,這次的「忽然小旅行」促成了自己一個人開車往員山鄉走。
已是兩個月前的事,那是一場莫名其妙的旅程。因為Doch突發的出差,我陪著他繞了台灣一圈,三天的司機外加伴遊任務,讓我獲得一趟忽然來的個人小旅行。當他工作時,我就自行安排行程,這誤打誤撞的突發任務,把多年來「待拜訪」的地方參觀了,我樂此不疲於個人小訪,而他卻是苦惱於無趣的出差工作,這可讓我略帶抱歉了。
正密集讀著歐洲文學著作,若談到德國文學家,我會想到赫曼·赫塞,他的數本著作如《車輪下》(1906年出版,29歲)、《徬徨少年時》(1919年出版,42歲)、《荒野之狼》都讓身為讀者的我,有強烈的激盪。
「三月十五日下山到台南,隨即趕到嘉義方面,調查阿里山山番(阿里山鄒族)。三月三十一日午後三點抵達達邦社(Tapangu),正好下著直徑約一公分的冰雹,覺得很新奇,就向番人查問,番人說降冰雹是少見的。今晚下起雨來,有點像冰雨。冒著冷雨轉往勃仔社,略微調查後,便結束達邦社一帶北鄒族的調查工作。」 森丑之助(摘自《生蕃行腳》)
母親節這日(2024.05.12),不管多麽忙碌,也要把這天特地留下來,回家陪母親吃頓飯。美玉姐穿上一件我少見的綠色衣服衣服及黑褲裙,她顯然為自己的日子特地打扮,還緊張地問我,「戴上髮箍比較好?還是不戴?」(怎麼很像我會一直問女兒打扮的事)。我說:「戴上比較漂亮。」她這樣費心裝扮,我卻忘了攜帶相機為她紀錄美姿,實在不應該!
「今天是九日,是登高的日子,天未亮就起床煮飯,吃過飯後穿好草鞋就出發了。破曉時已爬上南邊的分水嶺,旭日剛剛從新高山的側面升起,繞過Yabunaya山的山腰前行,忽然一隻水鹿不知從哪裡奔竄到我們眼前,番人立即舉槍射擊,可惜沒有擊中。」 森丑之助(摘自《生蕃行腳》)
「Yabunaya山南側的林木都被燒光了,連樹影都看不見,只在下方近楠梓仙溪上游溪谷處,還有濃密的森林。北側一帶是針葉樹的原生林,松柏林的底層密生著箭竹,在這裡我採到葉柄有銀線的植物,似乎是金線蓮的變種。」 森丑之助(摘自《生蕃行腳》p.261) 註:1900年4月6日,森丑之助一行人沿著水山、石山、鹿林山的稜線前進。Yabunaya山稜,指的是延伸到塔塔加鞍部的稜線。Yabunaya山指的是鹿林...
海邊長大的孩子啊,自然熟悉海味浸泡的鹹漁村,那烈陽撒落在地面會反光刺眼,長不高的樹無法遮擋炙熱的焰光、海水的亮度總是過高,還帶著一閃一閃的亮片,空氣中好似暗藏著漁獲百味,貓又循著味道久居在村落。這些這些,你應該都知道。
兩星期前,安排了一場「西瓜逆流行」,把曾文溪河床邊的紅西瓜送到上游去,給我們親愛的朋友們。那時,獵人老師安大哥,與我們流域美食交流,也把自己養的蛋雞,當日生的46顆有雞蛋送給我們,我與鄰居岑岑分享,自己留下一半,突然間,我家有好多好多蛋。
高雄左營離自家不遠,要往舊城去,常常是一個念頭就可以成行,那天,只是突然想吃左營大路上的「汾陽餛飩」,就驅車往二十分鐘路程的鳳山縣舊城去。
萬萬沒想到,我也投入春季醃梅子的行列。 女兒小的時候,在台南梅嶺看見醃梅子活動,都好想帶她們親自去體驗,但我總是一年又一年地錯過,直到女兒離巢後,竟有機會自己做,說來,也真是一種需自由才能進行的自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