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yoyo小學四年級時,因為累計好行為的獎勵,請求到五金行買輪子作為禮物,九歲的她說想要做一個有輪子的東西。那時並沒有立即做出什麼輪子滑動的作品,直到兩年後,我們才與她共同做一個滑行板,創作的想像畫面,就是孩子坐在板子上滑來滑去的,樂趣無窮!
在此紀錄,我們一家人投稿小事報的「小事一樁」,由於一家四口都是「小事報」成員,所以,常常會有小事、小文散見其中(「小事一樁」強調小事就好!50字內)。這次有Doch的甘蔗收割機,zozo的菜園文,及我與zoyo共創作的菜蟲怪咖行為錄。
從嘉義達邦部落回來了,開始進入年前大掃除工作,整整進行一星期,東整理西整理的,又粉刷幾面牆,改造家中色彩氣氛,這完全是愛屋的心情在支配清掃的節奏與份量。終於到了小年夜,這是老早就計畫好畫門神的日子,這一回,Doch特別在書法用品行買了紅紙及金箔液,要讓女兒試試金亮的年畫。
若問女兒國中那段時期,自己用什麼方式舒壓課業壓力?我想「戳」羊毛氈絕對是難忘的舒壓模式。那時準備會考的女孩,發現了「戳」羊毛氈很療癒,這種不動腦筋的反覆動作,讓用腦過度的國中生,有稍為喘息的作用,效果可能像捏氣泡布一樣吧?!
▲yoyo繪圖。(16.3ys) 在小事報「小事一樁」NO.003(2020.11月)投了稿,寫了一篇:〈鷹〉,還請了yoyo幫我畫插畫,把這些鳥看到的猛禽用短短的字句表達。 「小事一樁」是由曾經參與「小事報——安業刊」、「小事報——曾文刊」共同的夥伴持續創作的介面,讓我們的小小報持續發刊。
十二月七日,是我的生日。 這些年,老早就訓練好自己提出生日的請求,不用不好意思,直接說,也是一種體貼家人的舉動。我可有許多請求,在心裡潛伏許久,常態的生活步調得暫緩擱置才行,因為對自己好一點的念頭,在歲月數字愈來愈多時,愈是加深內化。 ▲2020.12.07這天的雲好特別。 生日是個什麼日子呢? 就是個面對自己的日子啊! 細數一下,自己到底是多少歲數?(我很清楚,數字愈來愈不可愛) 細數一下,還有...
十月初,南部天氣是熱的,會冒汗的那種熱。 這些天,中秋與國慶假期通通擠在一起,除了家人團聚,還有月考前的奮戰。女兒把中秋四天連假切了兩天準備月考,其中,還空出了兩個小時,偷偷做了勞作獻給父親,因為十月初,最重要的還包含爸爸的生日。
升高二的女孩,暑假末突然說:「得做教師卡了。」我心揪了一下,以往都是我喊著別忘了感恩的節日,但上高中後的她們,忙到行程都比爸爸媽媽多,不知有無時間做卡片,所以,我也沒有多提醒。
女兒進入升高二的暑假,將行事曆填滿了密密麻麻的學校活動,我叨唸著忙碌的她們,可別忘了家庭時間的重要性,行事曆中應該留下空格給小家庭聚會。我說,「妳們可別忘了!父親節就快到了。」她們一副早就記在心裡,不滿的回應我:「我們知道。」
左右姐妹升高中選擇學校時,特別搜尋了幾所高中,會選擇目前這學校,除了知道學校每年有音樂季(她們今年有幸參加音樂劇表演)外,吸引我們的還有學校那設備齊全木工教室,那恰好也符合女孩成長中,手作經驗的延伸。
那是個冬天的午後,為了兒童節的一場木工坊,我們走進了竹林,雖沒有夏天繁多氾濫的蚊蟲,仍穿上外套,把自己包得緊緊的,一點縫都不想讓蚊蟲趁虛而入。走著走著,前方就是竹林了,高聳的竹段在天邊搖晃著,像是在向我們招手。那些叢生的竹子群旁,總會有許多蚊子,若搖搖它們,肯定驚天動地的喚起蚊蟲的攻擊活力,我們還是低調行事就好,可別太熱情。
我是一個會主動跟孩子要母親節禮物的媽媽,因為不想默默的讓這日子無聲無息,如果沒發聲,好像無法自我鼓勵、給予自己掌聲。但我要的禮物不是什麼高級品,無需花費金額,只要出自自己所做,就能夠讓身為母親的我,得到最親密的愛。今年,我跟女孩要了一份「迷宮」禮物,因為突然想走迷宮,便要女孩自創遊戲,好讓媽媽盡情的走迷宮,她們一口就答應,對她們而言,做勞作這件事輕而易舉。
四月春假假期,雙胞胎女兒早就提前告訴我,因為要月考不能額外安排活動,只能去阿公與外婆家,由於樹谷木工坊也延後到暑假,使得這假期足足有三整天可在家溫習功課。三整天實在太長了,還是得安排一些有趣的事啊,我們去找乾媽乾爹乾姐姐吃pizza,聊聊天,有時傍晚運動,晚間看點影片舒緩溫習課業的節奏。
女兒五歲那年,因為多年在家帶養她們,陪著她們長大,感受特別細膩,我總是站在她們的角度想很多事,例如想像她們長大後,若看到自己的自畫像一定會很有感覺。從未留下任何一張兒時畫作的我,對於過去成長的痕跡非常珍惜,那年,我興起了讓女兒畫自畫像的念頭,這念頭好像也在彌補我兒時少於被記錄的遺憾,我們定下計畫,每隔五年就自畫一次。
鼠年初二的白天,下了好大的雨,和昨日溫熱的天氣相比,像是天空鬧脾氣。我在午前回到娘家,家裡只有我和姐兩戶人家,老媽美玉姐煮了簡單的料理餵餵子孫的肚,她端出番茄炒飯,自傲的說是總鋪師炒的飯,她的二女婿Doch捧場的連吃三碗;她也燉了好大一鍋涼補雞湯,湯頭清甜,甘味順喉,換我連舀三碗直嘆美味,這鍋湯好像怎麼喝也喝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