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的專欄是有感於左右姐妹已經十歲,已經從小女孩漸漸邁入小少女階段,我們決定把一些幼兒時期的物品做一個作品式的收納,在一邊創作一邊收拾的過程中,竟在無預期當中,感受到其中無比的幸福感。所以,我下了一個題目,稱之為「收拾幸福的提案」。
▲上次有來的舉手 今年四月,我到屏東的泰美基金會進行一場親子木作坊,那時和許多大小朋友們做了竹子風鈴。活動結束後,智惠問了我:「下次我們要玩什麼?」那時,我真是一整個腦袋空空,心裡沒有太多的想法。一直到暑假末回zoyo的幼稚園和小朋友作木工後,所剩材料非常多,那天晚上我就和智惠聯絡,想把這批材料物盡其用,於是,九月,我們又再度來到泰美基金會。
暑假八月,我們回幼稚園上了一堂小小木工課,想起要和zoyo幼稚園裡的小朋友一起玩木工,內心就湧起一股親切的情感,那個沒有圍牆的校園,曾經有著zozo、yoyo玩樂的聲音以及她們和同學、老師們一起東做西做的好奇眼神。學齡前的孩子是多麼天真可愛的一群娃,如今,我們要回去這個校園,享受這些小小朋友傳來的可愛微笑及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眼神。
這一期專欄所做的創作,其實我允諾女兒zozo、yoyo的請求,不久前,她們希望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一個秘密基地,而且還期望能夠睡在裡面,那時,我告訴她們,或許暑假期間就可以來做做。我可有信用,暑假一開始便投入這項大工程,全家為這個兒童房的秘密基地奮戰著。
夏天來了,雲很白,天空很藍,我好喜歡在夏天看天空,那讓人心情很晴朗。這一期的專欄,我想和孩子一起來看世界,用「框」的方式看世界,我們可不會被框侷限,甚至樂中在框中作樂,只要換個角度想,世界其實住在一個框框裡。
這是第一次,只有我和zoyo三人到村子裡去;也是第一次,我們沒有在活動中心說故事,改到大崎兒童藝術圖書館裡(就在對面)。圖書館內部都還在努力整修規劃中,不過已經有一個小小的雛形,這老屋子一遇到下雨就潮濕,空間的維持的確是一門功夫。
四月底我們來到高雄鳳翔國小,進行藝術深耕課程的第一回,五月初我們又到學校,與孩子進行第二、三次的課程,這兩回我們要孩子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設計大地作品,媒材與上一次一樣,依舊是以「竹」為主要的創作元素。
▲2014.04.26,zoyo 9.9ys幾個月前,泰美基金會的智惠執行長與我聯繫,希望我能到屏東地區帶孩子創作,當時我想著從未到屏東與家長孩子互動(多年前其實到過小琉球),於是便答應了邀請,由於對竹田比較陌生,我甚至在一週前先去探了路。
▲三個班級的畢業生一起上課,2014.04.18 鳳翔國小位於高雄鳳山地區,就在我的娘家附近,我對於這所學校,有特別的情感,因為它是家鄉紅毛港遷村後,部分孩子就讀的小學(有些則就讀紅毛港小學),就連我的姪子程程也在這學校讀書,所以,在情感的認知上,我覺得鳳翔也算是我家鄉的學校。 去年我曾經到鳳翔國小與老師們進行一場「友善環境的藝術課程」的分享,鳳翔是個重視藝術課程的學校,演講過後,我收到呂校長的邀...
這一期專欄我想讓孩子們對事物有不同的觀察模式,不僅透過視覺的觀察,還要他們使用不常有的「聽覺」模式,兩種感官系統下的觀察能讓孩子有不一樣的發現結果,甚至將這些對環境的新發現套入遊戲中,孩子印象會更佳深刻。
上星期日趁著梅雨轉緩,天空露出一些陽光,想到村子裡找孩子敘舊,孩子們週日下午都不在,僅來了五個人,這五個都是我最熟悉的孩子,看見他們實在很開心。
幾年前,我接觸了弘道基金會,那時他們在推動「阿公阿嬤節」,鼓勵年輕子女陪伴老人家,從「食在好幸福」到「祖孫就愛衣起來」等創意活動,緊緊扣住許多年輕人與阿公阿嬤的情感。
去年兒童節假期,樹谷園區的子瑜老師邀請不孤單團隊,到園區裡進行一場親子木作坊的活動(請參見:「與孩子一起創作:台南樹谷園區生活科學館「親子木作坊」一文」。今年,子瑜老師再度邀請我們。她問我,今年想玩什麼呢?我想了想,先前與左右姐妹做的自然彈珠台蠻好玩的,那是撿拾大自然素材及利用回收紙盒所製作出來的玩具,如果把這自然素材概念繼續發展下去,一定能讓更多家庭有所啟發。所以,今年的兒童節就讓孩子們做自己的...
上個月我在親子天下的專欄(2014.03月刊),想與孩子來一段認識食物的旅程。這算是這幾年來,和左右姐妹在家裡一起耗廚房的小小心得吧!「和孩子在家裡玩」不是僅有勞作、體能遊戲,若能將創作延伸到食物上,我想,未來孩子一定不會排斥進廚房的。
這是一篇過年前活動的記錄。 過年前,我到村子裡和孩子說故事、做勞作,為配合過年氣氛,我刻意挑選了一本喜氣的繪本---《劍獅出巡》,書中劍獅有如過年時節的舞龍舞獅,拿來說故事十分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