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巴黎民宿的機會並不多,二十多年前住的那一間也模模糊糊的,只知道和今年住的民宿一樣,有個螺旋梯引我們上樓。我的介紹可能不客觀,但住這麼多家歐洲民宿,巴黎民宿氣氛滿好的,天色更是美的,晚間九點仍有柔和的自然光線,才能在拍食物照時,如此自然!
在巴黎第一個停下來放空的地方,是鄰新橋的塞納河邊,坐在河邊,吃著KEBAB,偶而烏鴉叫了幾聲。這裡的烏鴉叫聲和想像中狂傲的叫聲不一樣,法蘭西烏鴉有著淒涼的聲韻,真特別。坐著發呆時,會不停聽到警車警示鳴叫,初聽不覺得訝異,多日後才感受到巴黎警車鳴笛頻率實在有點過高。
也許是因為買便宜機票,我們在抵達歐洲的時間落在晚間十一點,也就是我們註定要在機場睡一個晚上,而這也是我們「克難旅行」的開始。
這個暑假一放假,我們便與大二剛結束的女兒有個歐洲旅行計畫。六月二十四日出發,七月十八日返國,扣掉交通時間,左右家重裝背包客歐洲行長達22天,這是我們一家人最長一次旅行,考驗著彼此是優良夥伴?還是豬隊友?幸好,左右女孩是非常好的合作隊友,zozo力氣大又有廚藝,可以協助搬運及料理早晚餐;yoyo善於網路連結,與Doch為交通組,協助地鐵、巴士、機票搭乘資訊,我們一家人共同完成這趟壯遊,也一起參與了我...
為了等待他的出差工作,我一連兩天窩在自己最喜歡的兩家台東咖啡館,一家為「墾墨咖啡」,另一是「Coffeeloft-咖啡工寓」,也就是說,我們又從花蓮南下到台東了。我的【忽然小旅行】前進速度快,但一個人停留的感覺是緩慢無比的。
兩星期前,安排了一場「西瓜逆流行」,把曾文溪河床邊的紅西瓜送到上游去,給我們親愛的朋友們。那時,獵人老師安大哥,與我們流域美食交流,也把自己養的蛋雞,當日生的46顆有雞蛋送給我們,我與鄰居岑岑分享,自己留下一半,突然間,我家有好多好多蛋。
萬萬沒想到,我也投入春季醃梅子的行列。 女兒小的時候,在台南梅嶺看見醃梅子活動,都好想帶她們親自去體驗,但我總是一年又一年地錯過,直到女兒離巢後,竟有機會自己做,說來,也真是一種需自由才能進行的自我學習。
從南方澳離開,抵達東澳車站已近中午。這個車站顯然規模較大,站務人員較多,也難怪為「二等車站」,這時段雖不見乘客,但站務人員似乎很了解遊客來這做什麼,他們熟練地告訴我,必須以證件換月台證,然後指引我們搭電梯到三樓,說那兒風景很美。
這個小鎮非常容易親近,湯屋的舒熱、麵包的滿面蔥、八寶冬粉的湯頭、二手書店的哲學書區,還有冬候鳥小水鴨的羽翼色彩,這些都釀成了礁溪氣氛。
此文分享的曾文溪流域美食,確確實實臨曾文溪啊,善化區位在曾文溪南岸,與麻豆區對望,因為臨溪南北,如此近的兩區域,就成了溪北與溪南。善化區目前因為南科園區之故,其實有許多外來新居民,許多餐飲業也因為此龐大族群,變得比較多元與年輕化。此篇介紹的是善化的小吃臭豆腐與意麵,都是光顧至少十年的老店家。
從南部至雲林石榴車站,再到苗栗後龍鎮已午後一點半,為了拜訪下一個火車驛站:大山車站,而來到後龍,更是第一次來到慈雲宮,為何來到此?因為廟前有許多攤販可以讓旅者止饑。
龍年年節假期結束前,我在家族社團傳了幾張十二年前,同樣是龍年初二的照片,讓家人們回味孩子們當年稚嫩的樣子。我感謝自己圖文紀錄了家族聚會活動,才能讓年輕人看到自己童年的年節三兩事,而我也能在孩子們的成長對照中,帶著懷念閱讀過去的歲月。
那天進入台南城吃了午飯,突然想著,該要如何度過這個府城午後呢?沒有什麼計畫下,就擬出了一個散策計畫,我們決定走一段路,從開山路走往民生綠園(湯德章紀念公園),再接中正路,接上忠義路。這段屬城內市中心的路走來相當喜歡,路上驚喜連連,於是隔一週又和返家的女兒zozo散步一兩次,此篇為三回的紀錄總和。我們走了哪些地方呢?民生綠園、忠文堂筆莊、台南二二八紀念館、八吉境檨仔林朝興宮 馬兵營保和宮、Ragu ...
因為想整理曾文溪流域的美食,每回吃到美味的食物,即便是常常吃的那幾家,也忍不住想撰文分享。這次「曾文溪流域美食」分享的是離溪較遠的台南六甲區,雖然不在河流範圍內,但因為鄰烏山頭水庫,擴算下也屬於曾文溪流域。
小米播種在鄒語唸作「miapo」,也就是這場活動的命名:米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