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抵達德國德紹時,光線很像台灣初冬的黃昏,但其實已經是晚間七、八點,光線斜斜的照射,溫光如粉撲,鋪在這市鎮。我們走進民宿內,它在一個類似社會機構的公寓內,樓梯兩側牆邊粘貼活動紀錄,有許多小朋友一同參與的照片,瞬間覺得住在這裡好溫馨,一入門更是被這溫馨小房所吸引,馬上迎來「好可惜!只住一晚」的惋惜聲,這或許是此旅行中,女兒最喜歡的民宿了!
大學生左右女孩總會在學期中回家一次,這學期她們安排得當,回南部看表演老師的演出,又可以回外婆家,陪阿嬤吃生日餐,回家充充電是必然的,帶走食物補給物是可以想像的、包裹家人的愛更是理所當然、吃了大餐補充營養,以及享用家鄉美食作為鄉愁的慰藉。
旅行時如果能夠搭配在地農特產品或美食享用,那絕對可以為旅行加分;若是參與到一場文化活動,那更是一場滿分的旅行。走完六義山步道,下山後直接回到甲仙市中心,多次來到甲仙已經知道該吃什麼,該買什麼伴手禮。
在歐洲旅行住的地方,不管好與不好,都想圖文記錄下來,因為可以看到他國經營民宿的方式,以及房間裝飾的風格,當然也是因為我們一家人在那裡度過幾天,那個休憩的旅館成為我們在該城市唯一的避風港。
整理照片時,翻到了幾張美食照,特別想來寫寫這兩家府城庶民美食,它們有個共同的特色:都有豬腳! 剛開始認識台南時,有機會住在台南市區,那時常常在城內逗留到晚間才回家,帶著已經上小學的女兒在府城散步吃飯,是我們那幾年常有的親子時光。在台南吃飯常有一種很親切的畫面,就是「一回吃兩回熟」,只要多吃幾次,老闆就和你成為好朋友,不管是小吃店、飲料店、麵包店、麵店、甜點店⋯⋯等,常常就多了好多美食好友。
歐洲旅行紀錄進入了後段三分之一,我們已走了巴黎、布魯塞爾、科隆、勒沃庫森、海德堡、曼海姆、紐倫堡、布拉格等城市,而且從捷克又回到了德國,這次要往柏林去。
這是我第一次遇到放三天颱風假的怪颱了!名為「山陀兒」颱風像是個陀螺在台灣南邊海域轉了兩三天,龜速行徑讓氣象專家們捉摸不定,第三天(2024.10.03)從高雄直撲而來,就在我的故鄉小港登陸,瞬間刮起了十七級強風,這樣長時間奮戰的颱風假,讓菜市價格飆高,也讓生鮮超市日日空架,民眾搶購一通,這似乎是當時疫情期間,急著去購物備糧又不敢輕忽出門的心情。
遊玩上一個城市——德國紐倫堡時,我們住在城堡青年旅宿,房內沒有廚房設備,無法下廚,只好外食幾天。而移動到布拉格時,我們選擇了家庭式的民宿,民宿內有廚房料理設備、洗衣機,還有一些根本少用的傢俱(例如衣櫥),算是設備齊全,但這些都抵不過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地理位置超讚!位於小城區的它讓我們隨時可以去查理大橋,去卡夫卡博物館也近,玩累了,回到民宿小歇也容易。
2023年六月,我們與一群年輕人因大學課程而成立了「種書店」,之後一年來,一直有幾位很講義氣的店長,無償的協助我們,和我們一起為書店、為拔林努力。這一群第一代的店長群來自於南藝大的學生,義務性的幫忙值班、書寫店長文、活動支援,他們是:安子、杏子、壯子、芳子與毓子。
來布拉格主要是受到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所感召,今年恰是他逝世一百週年,能夠來到布拉格更顯得意義重大。我當然不想錯過他的所有資訊,但上半年期末忙碌讓我準備不足,心裡有點慌。
每回計畫旅行,總是少不了安排靜態的書店及咖啡館,在歐洲呢?我是否能順利地找到想去的地方,參觀幾家書店、喝杯咖啡再啟程?!
Queen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正在耳邊播放著,我一邊輕搖身體,一邊書寫著這篇文章,雖沒有直接關係,但我想以這首曲子作為認識波西米亞的開始。
九月一開學,馬上遇到了中秋,而且還是未連假的週間(9/17,週二),這恐怕是多年來少見的。家裡已有朋友送來了麻豆文旦,小顆小顆的掌中型,多汁多水,真好吃!朋友小軒提醒著:「一天一顆就好,不然會過量。」吃過量會怎樣?除了熱量高外,文旦含豐富的膳食纖維,過量容易造成腹脹、腹瀉。
歐洲旅行紀錄已經過了一半了!一下子要把三週的背包旅行心情消化完,非常不容易!這是暑假在歐洲的第十二天,我們在紐倫堡住兩夜,走了兩個博物館,其中包含我喜歡的歐洲北方藝術家——杜勒的故居(Albrecht-Dürer-Haus),以及玩具博物館。杜勒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他的家肯定與十天前在巴黎看到的十九世紀文豪——雨果的家相差甚多。
這趟旅行中,我在巴黎受了風寒,稍加恢復又因為移動到溫度驟降的海德堡(Heidelberg),症狀又復發,只好犧牲了在海德堡深度旅行的機會,盡量在民宿休息,我連一開始預定要去搭纜車的行程都捨去了,心裡僅擔心著會不會傳染給先生與女兒,幸好整趟旅行下來,他們安然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