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本推薦的教養書與童書
這一篇我要與大家分享這幾個月來,selena聯名推薦的幾本書,我在本篇一併記錄我的推薦文。
《面面媽媽碎碎念:用「愛」和「關懷」來建築我們的幸福家》
文:李貞慧
出版社:新手父母
認識面面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雖然不是天天相處的朋友,但在網路上卻真的好像是天天相處,我常常可以知道幸恩與定軒成長中的大小故事,有時看見孩子發生的事也忍不住想起當時自己女兒的狀況,所以,當面面在書中寫著孩子有分離焦懼、生病不舒服,學跳舞、上幼兒園、手足爭寵……等問題時,都能讓同是母親的我勾起一些回憶,並在這些苦澀回憶中慢慢回甘。
面面時常在部落格分享自己閱讀教養書的觀點,有時也會分享繪本,在我看來,她是十分認真的母親,在母職工作與個人專業工作上要取得平衡著實不容易!但當我讀到〈原來我不適合當全職媽媽〉一文,面面卻謙虛地說自己不適合當全職媽媽,我難免也會受影響並反省著「我其實也不適合」。以我對面面的認識,如果個性溫和、有耐性的她都不適合,那還會有誰適合當全職媽媽呢?!很多父母對自己教養孩子摻了許多的份量挺重的義務與責任,常常覺得自己做不夠、做不好,就如謙虛的面面一樣,在自己的書中檢討著自己,她文中情感抒發對於同是全職媽媽的我,也得到了一些回嚮與共鳴。
我或許該學學面面在〈清晨的樂活時光〉一文中提到,清晨起來散步、運動,讓晨曦的曙光開啟每一天,即便忙忙碌碌,也會因為清晨散步而讓這一天有不一樣的氣氛,我想,這是每一個母親都應該要有的美麗早晨,因為過了這一刻,妳要面對的是許許多多的育兒問題,是母職與工作之間的平衡作業。
〈「學習」不等於「快樂」〉一文中,面面跳脫母職的角色,以一個老師的角度來探討「學習」與「快樂」之間的互等與否關係,我則以一個家長的角度聆聽面面老師的建議。文中面面提到自己教學中遇到幾個孩子資質不錯,但因為父母希望孩子快樂學習,而讓孩子處在原地沒有更突破的發展。我同意面面老師的看法,她說:「『學習』這件事,不該過度強調它是『快樂』的」,因為學習不永遠等於快樂,適度地給孩子一點壓力,是有助於孩子學習並增進成就感的。我的女兒在學齡前至小學低年級階段,我讓她們快樂學習,盡心學習但不設定成果,中年級開始,我開始給予她們一點適度的小壓力,當孩子突破自己設定的學習關卡時,那種成就感比快樂學習更能讓她們感到深度喜悅。
這本書有許多父母育兒中雷同的帶養問題,面面處理的方法可以帶給朋友們不同的觀點,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在這本書裡讀到了親情之愛,讀到一位母親對於自己所愛的孩子與先生,那種深刻交織的情感,非常感人。
…………………………………………………………………………….
《不一樣的孩子心理學:60招教養讀心術,輕鬆教出好孩子》
文:王佳
出版社:采實文化
…………………………………………………………………………….
《丁小飛偉人日記》
文:郭瀞婷
繪:水腦
出版社:天下雜誌
幻想當偉人的丁小飛,決定寫信給五十年後的自己,並從長計畫成為偉人,他自訂任務並明訂目標,誤打誤撞地成為同學心中的「最佳小隊長」及「幫助別人成為偉人的偉人」。
也許小朋友不是很清楚偉人的定義為何?走向偉人的路上會有什麼大小風波?但持有一個夢想並開始記錄、培養自己的能力,這不就是成人所欠缺的精力與動力?我們還能像丁小飛一樣,傻里傻氣、專心一致、不顧一切地勇往直前嗎?
我想,成人還真需要一顆像丁小飛一樣熱切、積極的心。
…………………………………………………………………………….
《文具精靈國》
文:郭恆祺
繪:謝金芳、妮蒂亞
出版社:水滴文化
創意魔小裡的文具精靈,個個都被擬人化,像是被施予魔法一樣,有了生動的個性與表情,例如上學還有分離焦懼的膠水弟弟,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我閉上眼,似乎感覺到書桌旁的文具,也成為了創意魔小的一員,他們正七嘴八舌地互相玩樂、鬥嘴,我這局外人完全無法融入其中。
文具精靈最害怕的竟是「健康檢查日」,修正液同學睡前沒把蓋子蓋好,就會著涼「鼻塞」;削鉛筆器人如果沒有天天清理鉛筆屑,肚子會消化不良、不舒服;圖釘若是碰到水,就會生鏽得皮膚病……。
我一邊閱讀,一邊深感抱歉,應該要為抽屜裡的文具安排個健康檢查日才是!我想,小朋友都來閱讀一下文具精靈的故事,才能體會它們的心情,並明白如何珍惜手邊的文具。
…………………………………………………………………………….
《小瓢蟲找新家》
文:大衛.卡利
繪:馬克.布塔方
出版社:水滴文化
我似乎也隨著小瓢蟲的點點足跡,在色彩繽紛的世界裡找尋合適的家。
…………………………………………………………………………….
以上幾本書有我寫的推薦文與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
《親師SOS》:不只是老師的書,也是家長的書
【教養書】《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
讓人感動的阿公–鄭明進老師。《繪本阿公話孫女》
【教養書】《輕鬆教養出好小孩》
兩本教養書:《優秀孩子的10大關鍵能力》《在家也能蒙特梭利》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