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事報多年,常常往返曾文溪上下游,對此溪的認識隨著行駛【台18線】/【台3線】的里程數逐漸加厚,我最熱中做的事,就是希望能夠上下游互相交流,小朋友互相認識、獵人農人互相切磋,物產當然也希望能夠交流品嚐。
今年春天,去了一趟南鯤鯓,忙碌生活而無以文字紀錄,直到前幾天再訪,又是春夏過去秋來到,小旅行的節奏敲響了半年前遺漏的音符,要我趕緊以兩回的旅記共譜一曲。
暑假的「漁港之旅」已從台灣東北角繞到西邊,前一天【台2線】沿海奇岩怪石,風景怡人,豐富了我的視覺享受。緊接著要走台灣西邊,不知又能遇上什麼漁港?
【台2線】為台灣東北角沿線濱海公路,連結台北竹圍關渡大橋與宜蘭蘇澳之間,全長約168公里,這趟【2023暑浪漁港】之旅,最令我傾心的就這一條公路的風景,午後時段,台灣東北角往西邊前進,不同路段海岸有著奇岩怪石,落日晚霞的照映下更顯立體,非常美麗。
十七歲,活力青春正進行 十八歲,趨向成熟穩重卻帶點瘋狂稚氣 十九歲,一字頭尾聲的青春哀怨
半日遊北埔後,驅車遊走浪漫台三線,為的就是繼續完成「2023逐溪而行」的計畫,我得在西部再觀看兩條河才行! 礙於時間不足,無法像在東部一樣走近河床邊,近距離看溪,不過從高度望下看溪,又是個不同角度的觀看。首一是峨眉溪,幾個月前閒走台三線時(參閱「新竹北埔文旅行:藍鵲書房、龍瑛宗文學館、六木珈琲焙煎所、鄧南光影像紀念館」一文),看見有人在峨眉溪上划筏,呈現了水墨畫裡的悠然閒逸,決定再看一眼峨眉溪。除...
這學期,Doch開設一堂實驗性的課程,他希望在閱讀與討論之外,可以到處遊走,移動教室。這堂課每週都有新計劃,學生們需具機動性、主動性的依地學習。
常聽朋友說,不敢從東部開車南北走蘇花公路,那條山路彎曲難行,一邊就是斷崖,考驗駕駛人的體力與專注力。我想起六、七回環島走蘇花公路,總是有一種耐性被磨光的感覺,怎麼還沒結束?怎麼又來一個彎?怎麼又進入山谷了,那種綿延不斷的山路真像是繞頸的臍帶,讓人受不了想下車呼吸。但幾個月前,好友髮型設計師告訴我,「蘇花改」截彎取直,好開多了!讓我真想體驗看看,到底與先前的路況差別有多大?!
二〇一八年,帶著還是國中生的女兒,首次拜訪太魯閣,當時只在課本中看過東西橫貫公路牌樓照片的左右女孩,只憑藉這張照片來想像。那一回,安排行走「砂卡礑步道」作為認識太魯閣的首站,我依稀記得第一次看見立霧溪從山谷裡流出來,以及藍綠色的支流砂卡礑溪就足以感動我這西部海邊長大的人。
這一趟路,我們走訪:麻豆代天府的復古十八層地獄、龍泉冰店、南方米造碗粿、麻豆農會超市、學甲慈濟宮、明豐冰果室世紀冰、湠咖啡。
一年前,上一波疫情煙霧籠罩,「公路旅行」成了疫情下喘息的方式,路上看風景,車內吃美食,車程刻意拉長,抵達更遠的地方。深刻記得有一回驅車前往雲林土庫時的興奮感,陌生城鎮引發感性的刺激,我一向樂於當個觀光客,並非東買西買的購物團,而是叮嚀自己,以陌生的感覺接近環境,才會感覺新鮮、充滿刺激,漸而細膩觀察身邊的人事物。
這一環線,經過恆春鎮商圈、高士神社、八瑤灣、鯨魚噴泉、車城福安宮。
「希望未來我也能成為自己喜歡的那種大人。讓身邊愛的人都能快快樂樂的!」(yoyo成年所寫)
幾年走訪台灣東部的經驗,習慣北上時走海濱公路【台11線】,可以遊賞位於右側的太平洋,隨時停靠觀景很方便,而南下則走花東縱谷的【台9線】,可以穿越多個鄉鎮,走走停停,鄉鎮美食一路享食。 「隨黑潮行」延續此模式,第二天從台東市出發,一路開車到花蓮豐濱鄉磯崎村。
旅行台灣東部,離開首站大武漁港後,滿腦子都是孤獨漁港及無助木麻黃的景象,纏繞著無奈心情繼續行駛台九線。同樣在台九線大武段(大武南濱休憩區,快到時會有指標),有個相當知名的戶外裝置作品,這一站是給左右女孩開心拍照的,也因為停留拍照,剛剛的纏繞的心情稍微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