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上 石礫小洲 幾位青年 撒網捕魚 不忘呼喊岸邊朋友 一起同樂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 柏林旅行紀錄依舊依地理位置介紹景點,從亞歷山大廣場起步,進入博物館島、通過布蘭登堡大門後,即進入了西柏林區域。這條直直的路會通往勝利紀念柱,持續往西會到柏林藝術大學、柏林科技大學,以及柏林德意志歌劇院。
整理照片時,翻到了幾張美食照,特別想來寫寫這兩家府城庶民美食,它們有個共同的特色:都有豬腳! 剛開始認識台南時,有機會住在台南市區,那時常常在城內逗留到晚間才回家,帶著已經上小學的女兒在府城散步吃飯,是我們那幾年常有的親子時光。在台南吃飯常有一種很親切的畫面,就是「一回吃兩回熟」,只要多吃幾次,老闆就和你成為好朋友,不管是小吃店、飲料店、麵包店、麵店、甜點店⋯⋯等,常常就多了好多美食好友。
柏林旅記從市中心米特區(Mitte)亞歷山大廣場起步,然後進入博物館島、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進入了布蘭登堡大門,以及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這段二戰歷史使得柏林瘡痍,被炸毀而保持戰爭痕跡的威廉皇帝紀念教堂,是一個對德國反戰的警惕。
我以地理位置來書寫柏林的旅記,上一篇從柏林最中心點的亞歷山大廣場、柏林電視塔、海神噴泉、紅色市政廳到馬克思恩格斯廣場。接著越過了史普雷河(Spree River),兩河道圍成了「博物館島」(Museumsinsel),就如巴黎的塞納河圍成了西堤島,在這我們可以看到建於1821-1824年的宮殿橋(Schlossbrücke),它介於博物館島與菩提樹下大街(Unter den Linden)。沿著菩...
二十多年前來到柏林,他帶著我走過許多生活的地方,告訴我,在哪兒寄信給我,又在哪兒騎著腳踏車閒晃,他的母校在哪個位置,附近又有什麼?我一一記住這些地方,因為這是我們遠距離戀情的真實情景。
歐洲旅行紀錄進入了後段三分之一,我們已走了巴黎、布魯塞爾、科隆、勒沃庫森、海德堡、曼海姆、紐倫堡、布拉格等城市,而且從捷克又回到了德國,這次要往柏林去。
遊玩上一個城市——德國紐倫堡時,我們住在城堡青年旅宿,房內沒有廚房設備,無法下廚,只好外食幾天。而移動到布拉格時,我們選擇了家庭式的民宿,民宿內有廚房料理設備、洗衣機,還有一些根本少用的傢俱(例如衣櫥),算是設備齊全,但這些都抵不過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地理位置超讚!位於小城區的它讓我們隨時可以去查理大橋,去卡夫卡博物館也近,玩累了,回到民宿小歇也容易。
「造飛機,造飛機,來到青草地」 我們沒有在青草地,更沒有在飛機跑道,但飛機就在我們的眼前,被收入一個博物館內。
2023年六月,我們與一群年輕人因大學課程而成立了「種書店」,之後一年來,一直有幾位很講義氣的店長,無償的協助我們,和我們一起為書店、為拔林努力。這一群第一代的店長群來自於南藝大的學生,義務性的幫忙值班、書寫店長文、活動支援,他們是:安子、杏子、壯子、芳子與毓子。
暑假歐洲旅遊中,在捷克布拉格待了四天三夜,其中有兩天午後都往舊城廣場去。因為沒有做足卡夫卡功課,所以在布拉格時有點兒慌,多想知道所有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的資訊,幸好在走走停停下,該去的地方都有稍微看到。這一篇紀錄的是我們踏尋卡夫卡在布拉格的生活軌跡,包含他的出生家、後來居住的幾個家。
來布拉格主要是受到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所感召,今年恰是他逝世一百週年,能夠來到布拉格更顯得意義重大。我當然不想錯過他的所有資訊,但上半年期末忙碌讓我準備不足,心裡有點慌。
每回計畫旅行,總是少不了安排靜態的書店及咖啡館,在歐洲呢?我是否能順利地找到想去的地方,參觀幾家書店、喝杯咖啡再啟程?!
Queen的《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正在耳邊播放著,我一邊輕搖身體,一邊書寫著這篇文章,雖沒有直接關係,但我想以這首曲子作為認識波西米亞的開始。
離情依依,萬般捨不得的揹著大行囊,我們就要從德國紐倫堡離開,準備搭乘FlixBus巴士前往捷克布拉格(上次從巴黎到布魯塞爾也是搭這家巴士公司,印象非常好的),就以步行穿越舊城區再次回看兩天來走過的每個場景,作為向紐倫堡道別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