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前才從台北探望女兒回來,一星期後女孩們想念自己的家了,想念安穩淺香的床,想念南部熱情的好天氣及無濕氣狀態。
七月盛夏,來到南投草屯,走訪「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後,離黃昏赴約台中老友的時間尚有兩個小時,足以喝一杯咖啡。每到一個城市鄉鎮,我總是透過當地的書香、咖啡香,記住屬於它的味道。出發前,我早在網路上,找到了草屯的「無限咖啡館」,從建物外表就能呼應這城市是工藝之城,重視多材質的運用,而且設計風格獨樹一格,外表以幾何圖形簡潔呈現。
十多年沒到南投的「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多年前經過這裡時,兩個小女娃在身邊黏著,無法抽出身仔細看展覽,只是陪著她們在戶外玩耍。今年七月暑假再訪時,整個園區有多館舍(包含工藝文化館、工藝設計館、工藝資訊館、生活工藝館、地方工藝館⋯⋯等),一時不知該從何下手,於是,把車停下來後,從停車場最近的館舍開始,目的在於觀賞台灣工藝發展與各地作品,不管從何開始都可以。
七月初的家族旅行,一連兩天出遊,一日走台南麻豆與學甲,第二天走屏東郊外,地點是三地門鄉的大津瀑布,屬茂林國家風景區。
這一趟路,我們走訪:麻豆代天府的復古十八層地獄、龍泉冰店、南方米造碗粿、麻豆農會超市、學甲慈濟宮、明豐冰果室世紀冰、湠咖啡。
一年前,上一波疫情煙霧籠罩,「公路旅行」成了疫情下喘息的方式,路上看風景,車內吃美食,車程刻意拉長,抵達更遠的地方。深刻記得有一回驅車前往雲林土庫時的興奮感,陌生城鎮引發感性的刺激,我一向樂於當個觀光客,並非東買西買的購物團,而是叮嚀自己,以陌生的感覺接近環境,才會感覺新鮮、充滿刺激,漸而細膩觀察身邊的人事物。
這一環線,經過恆春鎮商圈、高士神社、八瑤灣、鯨魚噴泉、車城福安宮。
「希望未來我也能成為自己喜歡的那種大人。讓身邊愛的人都能快快樂樂的!」(yoyo成年所寫)
四月略寒,帶著兩個女兒獨自旅行,雖已過了三個月,仍想把這一次五日台北行記錄下來,我們搭乘台鐵列車到台北,目的是她們參加北藝大兩個學系(戲劇學系+電影學系)的獨招考試,這是睽別已久的母女三人行,是我與女兒共同的回憶。
短窄的灣 延展至廣度的海 三膠筏 巨石包圍 大片的浪一綢一綢推向沙, 到底想不想遠航?
五月雨季,午後常來雨,地面溼滑,天氣中摻有潮濕的氣味。 週五參加南藝博班冠彰及嘉義「勇氣書房」籌劃的「竹材採集工作坊」,載著幾位想要多學一點、多看一點的大學生開往台南白河六重溪部落。
四天三夜的寒假旅程,用了十七篇文章記錄完畢(此篇最終),旅行中賦予意義是我多年來必釀的過程,閒逸放鬆、充電充實、再學習、操練文筆都是內在目的,在書寫旅記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回朔返遊,除了回味無窮外,逐篇的紀錄是我與自己的對話。
南部天氣燥了,又到了中餐不想多吃的季節,想起Doch恰好牙齒治療,熱食難嚥,不如來煮一鍋銀耳甜湯。白木耳不僅富含膳食纖維,又容易有飽足感,吃起來滑溜順口,正適合簡單吃、清爽吃的夏季。
寒假旅行第三天,已從濱海路線轉入縱谷路線,「隨黑潮行」暫行,到花蓮市區走走吧!這天把自己成人口味的行程擱下,安排一趟專屬女孩的行程,我們去了《茶金》展覽,買了少女風的果凍,另外,還去了有柴犬顧攤的「咖逼小賣所」咖啡館,原是日治時期檢察長宿舍的它是花蓮縣定古蹟,興建於1936年,除了日式老宅既有的和風氣氛外,兩隻像是固定時間上班的柴犬,定點式、定時式、定格式的躺臥在榻榻米上,讓喜愛動物的左右姐妹失心...
當我告訴同行家人說,我找到一家名為「黑潮」的拉麵店時,他們對我投以敬佩的眼神,因為可以在「隨黑潮之旅」中,找到符合旅行主題的餐廳,對他們來說太厲害!除此,我還找到可做出藍綠色「海洋果凍」的甜點店,可惜熱門的果凍當日完售,只好買暖色調的「太陽果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