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往往才能思考很多。《還記得》
我的姪子翔翔從小就是個安靜的孩子,他一直到很大的時候才開口說許多話,幼齡階段的他安靜時,常常一個人蹲坐在自己的遊戲區,那由幾塊黃色塑膠軟墊圍起來的車車集合區是他最愛的一個角落。他一個人安靜的觀察玩具車,趴在墊子上側看,東瞧瞧西瞧瞧,為的就是要看到小火車的輪子,他總是可以這樣安靜的看很久。我很喜歡那樣的他,即便大人們焦慮他語言發展可能遲緩,他還是安靜的做自己,那時的他腦子裡已經裝滿了許多故事,從車子的輪子結構擴張到許多想像畫面,那發射的速度比車的輪子還快。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像世界,當他安靜時,常常已經插上鑰匙、打開門進入自己專屬的私人空間,那個空間有許多問題圍繞著他,他得想很久很久才能找到自己認同的答案。就如書中這男孩一樣,他有許多的問題,在腦海裡轉,可能還是疑問,也可能已經找到認定的答案。請記得,不要打擾正在思考想像的孩子,他的發呆正有許多的故事釀讓著。
小男孩就如身旁的玩偶一樣,安靜的處在自己的房間,他的安靜讓吹動窗簾的風顯得飄動不定,風吹來了什麼?是羽毛。
孩子已經開始想像,羽毛從哪兒來?
他拾起了羽毛,想著「羽毛記不記得曾經是……一隻鳥」。
想必孩子已經反推到羽毛的最源頭,他想著可能貓頭鷹正在整梳他的羽毛,這一羽毛是他身上飄落而下的。
同樣思考到源頭的問題,孩子坐在椅子上,也許也會聯想「椅子記不記得曾經是……一棵樹?」
吃蛋糕時想著「蛋糕記不記得曾經是……麥子?」
他甚至對於雕像也提出疑惑,雕像知道他曾經是一塊石頭嗎?
問題愈來愈深入,讓不同年齡的人都能靜下心來思考。
「夜晚記不記得曾經是……白天?」
「愛情記不記得曾經有……新鮮的感動?」
「家庭記不記得曾經是……一加一的組合?」
作者妮娜.雷登開始將問題導向哲學思考的層面,回答這些問題需要更空的狀態,才能容納許多的想法。而繪者雷娜塔.麗斯卡也給我們安靜的畫面,協助讀者思考。
問題愈來愈直搗內心,讓我省思更多:
「工作記不記得曾經是……遊戲?」
「世界記不記得曾經過著……原始的生活」
「你以後會不會記得曾經是……一個孩子?」
是否人們都忘了工作曾有的初衷與喜悅,當它成為了負擔,我們該想想如何調整。我反問身旁還是「孩子」的女兒,你對小時候什麼事印象最深刻?因為書的最末頁列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許透過這些事情的回憶,會讓我們記起自己曾是個孩子。
11歲的zoyo開始想著小時候曾經發生的美好事件,yoyo說:
「我記得小時候都會去小學踢足球」那是她們兩、三歲時發生的事情。
「我記得我們會去美術館騎腳踏車」那是四、五歲時,她們最愛做的運動。
「我記得下雨天白頭翁被雨淋,我們照顧牠。」這段回憶是我們家共同的回憶。
zozo也說:
「我記得我們坐在藤椅上抱娃娃。」這是從零歲到兩歲她們固定會做的事。
「我記得洗澡泡泡澡時,媽媽撥泡泡。」這是她們五歲以前洗澡的景象。
「我記得小時候會看友友的書」這是她們零歲到一歲最愛的故事書。
左右姐妹記起這麼長久以前的事,讓我十分驚訝!因為我沒有擁有過五歲以前的回憶,但我還記得小時候喜歡和螞蟻玩,把牠們抓到我身上亂竄;我記得阿公用報紙幫我做了一只風箏,在不是空地的巷子裡放風箏;我也記得屋簷上的麻雀寶寶掉下來,我把牠養在補鼠籠裡,麻雀媽媽緊張的嘰喳叫。
這些事我都還記得,我深刻知道自己曾經是個小孩。
你呢?記得哪些事呢?
書名:《還記得》
文:妮娜.雷登
圖:雷娜塔.麗斯卡
出版社:米奇巴克
出版日期:2014年7月(初版1刷)
適讀年齡:適合父母與不同階段孩子共讀,以及成人自行思考性閱讀。
延伸閱讀:
等待到什麼,都是「滿足」給予的。《等待》
【Video】靜靜地唸一篇哲學的詩。《心的房子》
別低估了孩子。《我什麼都知道》
賦予書無限的地位。《如果我是一本書》
美玉姊的花圃與菜園
所有你的世界都在眼睛裡。《眼睛》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