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糖廠旁的光復溪/名為「光復」的一個鄉
又回到光復糖廠旅宿,數不清是第幾回來,也記不清曾住在哪一間房號,但對於日式宅前的樹特別有印象,去年房宅前種植琉球松,那是女兒剛考完學測安排的「隨黑潮之旅」,我們一住就住兩夜,高興著門前有列管保護的老樹。這一次,我們沒有住到這間房,而是在它隔三間房處,詭異的是,沒有琉球松、梅花與櫻花,只有低矮的灌木叢,好可惜啊,房子前就該有一棵大樹啊~
▲又回來光復糖廠
▲竟然還是要睡小房間!不和我們睡。
▲左右姐妹玩皮影戲給我們看!
一月三十日,二〇二三,Day 2
幾乎年年來糖廠,我們都會到一旁的光復溪散步或騎腳車,每一回都可看到黃牛群在河邊吃草。這次意外地,竟什麼也沒看到,連白鷺鷥也沒有。
花蓮主要的河川,包括馬鞍溪(38.58km)、萬里溪(53.31km)、壽豐溪(38km)、木瓜溪(54km)最後都匯入花蓮溪。光復糖廠旁的光復溪長度為15km,先匯入馬鞍溪後,再匯入花蓮溪,其源頭為海拔1500公尺的拔子山。整個光復溪/馬鞍溪流域有阿美族文化的發祥地太巴塱部落,以及隔著光復溪相望的馬太鞍部落。從前來到光復糖廠,都會特別騎著腳踏車到馬太鞍部落。
而光復溪支流中的嘉農溪及馬佛溪,都是從光復糖廠後門大進路進入東邊即可遇上的支流,這一片沖積平原中,有阿美族發源地太巴塱部落。此時,就得搭配著陳建年唱的《太巴塱之歌》啊~
名為「光復」的一個鄉
其實我一直納悶著,在原住民一半以上的光復鄉,為何不是原住民傳統地名?就如高雄「那瑪夏鄉」,曾經有個奇妙的名字叫「三民鄉」,年輕時期曾經過民族、民權、民生三村,我無法透過地名連結當地文化,甚至會與各縣市市區的民族路、民權路、民生路模糊錯亂。
而光復鄉未設治前,稱為「馬太鞍」,這區域為馬太鞍部落,亦有馬鞍溪流經,除此還有太巴塱部落,每次來光復鄉,會有交集的幾乎都是阿美族朋友。如果是「馬太鞍」這樣的鄉名,我可以馬上連結這些訊息。那為何現在叫「光復鄉」,是為了紀念台灣光復,而把此鄉改名為「光復鄉」,其中許多村落加上「大」、「富」以取代舊名,想來真的有些可惜,因為原名才能顯現出此地的歷史與文化,這個疑惑是每次來到光復鄉都會思考的一件事。
在光復鄉公所的官網上寫著:
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一日經奉准正式成立設鄉,為紀念本鄉係於台灣光復後新設之鄉鎮,遂定名為「光復鄉」,此乃本鄉命名之緣由。此後劃鳳林街之大安、大同、大平、大馬、大進、大全等以上六個村﹝屬太鞍社)、加上東富(舊名加里洞、阿多莫)、西富(舊名馬佛社)、南富(砂荖社)、北富(舊名溪州仔、智羅溪)等四個村(以上四村統屬太巴塱社)及屬瑞穗街之大富(舊名加禮彎)、大豐(舊名管真巷)、大農(舊名大農場)、大興等三個村(舊名岡界)(以上四村共稱大和)結合成為一個行政區,當時全鄉人口僅有13,758人,均屬光復鄉管轄。
花蓮光復糖廠旁的光復溪/名為「光復」的一個鄉
更多「2023逐溪而行」旅記,Link!
延伸閱讀:
【專欄】看見大世界:走過臺灣河川 認識生活的土地(2017.06)
第三天快速行程:騎腳塔車遊馬太鞍、路上的黑牛、都歷東管處(13.6ys)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