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臺灣歷史博物館」:「地圖很有事」展(~2018.09.30)
最近老是在各個地方看見〈康熙臺灣輿圖〉印刷圖,這幅卷軸應該是台灣最早的全圖,很多地方可以在這十八世紀初的地圖上看見,老地名、老建築、老河流、舊水灣被標示得很清楚。這是清朝所繪的地圖,但若是外國人所繪的地圖中,航海員航向台灣島時,看見的樣子又是如何?「地圖很有事」展出了許多地圖,可以讓觀者看見四、五百年前,台灣在航海員的預測下,長得什麼樣子。
在「地圖很有事」展中,可以看見台灣島在中西方地圖上的進化外型,以及中學生熟悉的〈臺灣民番界址圖〉。
在這之前,先看看幾張有趣的地圖。
1570年出版的《世界舞台》《Theatrum Orbis Terrarum》是近代較完整的地圖冊,被稱為近代第一套地圖集。這張荷蘭製圖師奧特利烏斯的地圖(TYPVS ORBIS TERRARVM)被收錄其中,很特別的是下方有一大片「南方大陸」,那時的人認為南方應該也有這麼大的陸地。
地球東西半圖木刻版
這是在19世紀,台南長老教會的學生所刻印,在西方,木板版畫大約起於1450~1580年。
坤輿全圖 1860年重刊版本
這大幅地圖是我看得最久的一幅畫,首次刻畫是在1674年,由比利時耶穌會士南懷仁所繪,他把中國放在地圖中心,圖中世界各地動物的插畫相當精彩。
在這展覽中,最有趣的就是可以練習如何在古地圖中找到台灣島,這可有方法,首先可得先找到北回歸線。這對中學生zoyo來說,分明就是點到學習重點,北回歸線是幾度?又通過台灣哪些城鄉?這可是小學社會課所學的範圍。
▲展場上方模擬經緯線。
臺灣約在十六世紀開始出現在西方的地圖當中,現場有展出許多古老地圖複製畫,透過巡找北回歸線找出了台灣的位置後,才發現台灣的外型輪廓好多種,連名字也很多。
▲要在1569年的〈中華領土及海岸線精確海圖〉上找到北回歸線,可能要花一點功夫,可以看到北回歸線通過的台灣島附近是三個小島串在一起,像是骨頭三段,仔細看!標示著「IFermosa」。
▲1601年的〈東印度與鄰近諸島國圖〉中,北回歸線以北有一大串群島,台灣島應該是南端最大的島,那被標示為小琉球(Lequio minor),而北一點、小一些的Formosa不是指台灣。
▲1635年的〈東印度及周圍群島圖〉中,那在北回歸線上上下下搖擺不定的台灣島,終於明確的被劃出,北迴歸線通過它。
▲1655年的《世界舞台之新地圖集》第六部,由義大利耶穌會神父衡匡國(Martino martini,1641-1661)匯集中國地圖集。在這裡北回歸線歸線的台灣清楚請標示著,形狀已成瘦長形,上頭寫著「IFormosa」。
看完西方地圖中的台灣島後,最讓我們感興趣的就是兩幅清朝時期所繪的地圖。
▲鳳山舊城。
▲「汛」、「塘 」,旁邊會有一個小旗子
〈18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可以清楚地看到現今許多老地名,包含日治時期雅名化之前的地名。
其中可以看見許多「汛」、「塘 」,旁邊會有一個小旗子,代表這裡是清兵駐紮巡防的地方,有點像是現代的派出所。
▲臺灣民番界址圖
還有1766年以後繪製的〈臺灣民番界址圖〉,可是現在中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張台灣地圖。
▲日治時期東學校地理書。
清朝地圖外,還有日治時期台灣地圖、反共及戒嚴時期各類政治敏感地圖,最後呈現的當代地圖就已跳脫古老的木刻版畫地圖、傳統紙制地圖,而以更多元的互動媒體展現,結合GPS定位系統,一下子就能找到位置,像是各式趣味地圖,如「台灣鬼屋地圖」、「小吃地圖」、「台灣百岳」等,左右姊妹就如現在的年輕學子一樣,看見資訊裝置就特別感興趣,光是在這裡就玩很久。展期只到九月底,快保握機會來看。
▲2018.08.10,yoyo,14 ys
延伸資訊:
地圖很有事,Link!
展期~2018.09.30,週一休館
台南「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閱讀:
認識世界工具書:《環球大探險》、《地圖》
她的迷宮症(10.8--10.11ys)
【博物館】帶著社會課本去台南「臺灣歷史博物館」(10.2ys)
【Video】捲軸藏寶圖/迷宮(4.3ys)
【寫生】台南億載金城:清兵來了(6.7ys)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