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筆記】《我們都錯了 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字畝文化出版社很久之前就寄了這本書給我,放在「待讀書籍區」一直遲遲未翻,因為心裡想著,同理心需要特別有系統的方法教嗎?不就是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他人的心情與情緒,我的確有一點點拒絕去看,但反過來想,在我個人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同理心」是我放在很前端的重點,我總是提醒孩子關懷他人,幫助他人,別只是想著自己,以自己的需求為前提,這對我來說,比什麼偉大成就都還重要。我忍不住好奇,作者如何來說「同理心」這件事,於是,翻開《我們都錯了 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來看,稍微撇開一開始的疑惑,看著看著,也寫下了許多筆記。以下是我所抄寫的部分,稍微幫大家抓我內心的重點及認同的地方。


……………………………………………………………
.同理心並非與生俱來的特質。儘管孩子天生就會關心別人,卻不是一出生就懂得同理心,正如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懂得2+2=4的道理一樣。
.感同身受的能力會決定我們的孩子未來能否擁有健康、財富、真正的快樂、心滿意足的人際關係,以及在遭遇逆境後振作起來的能力。
.同理心逐漸消逝時,攻擊與霸凌行為就可能增長、加害者也會開始將受害者物化,不再將其視為有血有肉的同類。
.我們下一代的幸福感愈來愈低,同理心也是如此。同理心隨著焦慮感的增加而下滑:當你處於「求生模式」,就難以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現在有太多的孩子正處於這種狀態,這情況導致了同理心斷層(empathy gap)的產生。
.培養同理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孩子周遭的大人透過身教,讓孩子因為某個有意義的人生經驗而受到感動。(selena想:這也是我覺得培養同理心最直接的方法)
.要養育出一個關心他人且充滿人性關懷的孩子,最大的關鍵在於童年的依附關係。孩子必須先親身體會同理心是什麼,才能擁有同理心。
.當孩子還在嬰兒時期,我們若能敏銳察覺與回應孩子的感覺,就能種下情緒素養的種子。情緒素養是獲得同理心的關鍵,在能夠同他人之前,你必須要能夠解讀你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大量的面對面溝通,是形成健康的情感互動唯一的方法,也是學習了解情緒與培養待人接物技巧的最佳方法。
.孩子約在兩歲時會開始展現真正的同理心。雖然兩歲以前的寶寶在看到會聽到別人哭時,也會跟著哭,但孩子要到兩歲以後,才會有「想要讓情況變好」的意圖。他們不只感受到你的痛苦,還會試圖解除你的痛苦。
.孩子需要透過目光接觸學習覺察他人的情緒,因此,當你與孩子溝通時,請與孩子面對面,平視孩子的眼睛,然後要求孩子遵守一個習慣:「永遠要看著對方的眼睛。」(selena想:不管是溝通或遊戲,生氣或道歉,我都會要求孩子看著對方的眼睛。)
.研究顯示,每週和家人輕鬆的一同用餐幾次(不受數位裝置的打擾),這個小小的舉動有利於孩子的社交與情緒發展,以及學業表現。
.製作品德剪貼簿-製作一本剪貼簿,幫助孩子在學業成就以外,發現自己的品格特點與關懷特質。有一位母親在一本小相簿裡,放滿了可以呈現孩子的道德自我的照片與塗鴉(如友愛同學、愛護小動物、保持運動家精神)。(selena想:這就像zoyo幼稚園時期,園方要家長寫的善行手冊,至今我都會刻意去讚美孩子的善行,強化這些行為的好,這都是那時養成的習慣。)
.即使是有自信的孩子,在面對別人的語言辱罵奚落時,也可能對自己的信念產生懷疑。因此你要教導孩子,每當有人嘲弄他的信念時,在心中告訴自己一句話(自我對話),來對抗這些嘲弄。⋯⋯你要幫助孩子明白,問題出在辱罵者身上,不在他的身上。
.換位思考是了解他人的想法、感覺、欲望與需求的能力。我把這個重要的能力稱作「通往同理心之路」,因為它可幫助我們站在別人的立場,對另一個人類同胞的感覺感同身受,並且從他的觀點看世界。
.繪本所承載的情感內容遠比文字書多,而這些情感內容對於同理心的培育至關重要(尤其在人生的頭幾年)。
.約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馬爾發現,大人讀愈多故事書給年幼的孩子聽,這些孩子想像他人想法與感受的能力就愈強。學齡前孩童觀賞電影(而非電視)也會產生這樣的效果。

看看左右讀繪本,Link
左右看電影,Link

.如果你的目標是讓孩子愛上閱讀,那麼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大多數的教育工作者會建議,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最好選擇稍微低於孩子學業程度的書。
.當孩子感到苦惱時,要孩子去關心別人的痛苦,給人伸出援手,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必須及時教導孩子減輕壓力,了解壓力來源,並教導他們用健康的方式去處理具有破壞性的情緒。
.教孩子腹式呼吸⋯⋯吐氣的長度要是吸氣的兩倍,才能刺激迷走神經,產生放鬆反應。
.人們經常以為善良只是種溫暖模糊的能力,但是科學證實待人和善具有驚人的好處,包括增進健康、降低焦慮、提升自尊、更加感恩,甚至增強幸福感。
.孩子永遠能看得出大人「偽善的態度」–尤其是當爸媽這麼做時。
.孩子會透過安慰、幫助、關懷、分享及合作來學得善良為何,而不是透過聽講或寫功課。要教孩子知道同理是動詞,而非名詞。
.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與人相處、合作、真心關懷、解決問題、協商、分享、溝通和妥協。遊戲是強大的社交工具,幫助孩子欣賞彼此的差異、打破藩籬,發展出「我們,而非他們」的心態。
.在物質化的世界裡,孩子通常不關心其他人的感受與需求,而在乎別人擁有的物品、衣服及外表。所以,那些得以建立品格的內在品質,像是感恩、博愛與慈悲心,在他們的人生選擇順位中便屈居下位。

……………………………………………………………
感謝女兒曾經如此善良的影響我:
孩子,我真以你為傲:為同學清理穢物(8.8ys)
放心,我會照顧妳(7.4ys)
【舞蹈班紀事】右右妹妹對左左姊姊的照顧(3.9ys)

延伸閱讀:
練習面對長得不一樣的人。《奇蹟男孩》
送你一整個愛,《吃愛的孩子》
【教養書】《科學酷媽的育兒大冒險》
【做筆記】《孩子與惡》
【做筆記】《建立愛與信任感的引導式對話法》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