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04 月

yoyo左手寫「斷手日記」/一個月後石膏終於拆解了(12.9ys)

yoyo左手寫「斷手日記」/一個月後石膏終於拆解了(12.9ys)
▲這天已過1/2月,回去門診的日子,2017.04.14 上個月3月31日,yoyo在學校受傷了,緊急送往醫院,手部開刀,以鋼釘固定並打上石膏,一個月後的4月28日,yoyo的石膏拆了。 可以想像,這個月全家人的身心有多麼沉重,受傷的yoyo不僅要承受傷處疼痛,還有石膏悶住手部帶來的皮膚癢,以及課程學習上僅有左手帶來的困擾(寫字變得很毛毛蟲、不能寫筆記讓yoyo很苦惱)。為人父母的我們,不僅像照顧...

【做筆記】《故事裡的不可思議》

【做筆記】《故事裡的不可思議》
這是河合隼雄爺爺「孩子與幻想系列」第四集,第一集為《孩子與惡》,第二集為《轉大人的辛苦》,第三集為《青春的夢與遊戲》,這一本《故事裡的不可思議》為第四集。這本書的封面是zozo十一歲(2016.01)時曾經想投稿於學校閱讀護照的封面,圖中小狗撐了一把葉子傘,傘卻來自yoyo五歲時畫的一張圖,光是這樣拼湊了兩個不同時期的畫,我就覺得設計師也有那不可以思議的獨特眼光,跳躍著不同的時光。

【專欄】看見大世界: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2017.03)

【專欄】看見大世界: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2017.03)
這一篇二月份寫的文章,其實是結合了多年前與大小朋友一起分享「植物是我們的朋友」的演講內容。我一直都很樂中種小植物,看見小小植物吐露新芽,心情就特別好!zoyo也是!喜歡東種西種的,如果沒成功,心情還會很低落,像是寒假時,沒把紅蘿蔔、馬鈴薯種好,心裡就懊惱不已。 這一篇文章收錄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的「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2017.03.09),題目是: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

「台東美術館」再添建築繁殖場浴缸系列戶外作品/室內軟磁鐵拼貼牆(12.6ys)

「台東美術館」再添建築繁殖場浴缸系列戶外作品/室內軟磁鐵拼貼牆(12.6ys)
2015年冬天,曾帶著女兒到台東美術館,來去東部這麼多年,第一次來參觀,我們的目標是戶外那一系列南藝大建築所繁殖場的「棲.夢巢」作品,我還記得左右姊妹多麼輕易的融入這些作品當中,或躺或坐,笑聲未曾停止過、連相機快門的聲音也連環喀嚓著。

【Video】五色鳥來敲窗。赤腰燕找新家

【Video】五色鳥來敲窗。赤腰燕找新家
也許是小的時候閒樂於大自然當中,對於生態環境,我有高度的興趣,如果可以一眼視出樹種花草的分類、可以聽出鳥類昆蟲的叫聲,那對我來說是一種自身的成就。因為這不因年齡增長而消逝的好奇心,使得我隨時隨都處在驚喜當中,那是一種生活中自娛的樂趣。

集中營內外的不同世界。《穿條紋衣的男孩》

集中營內外的不同世界。《穿條紋衣的男孩》
十二歲的女兒讀這一本書時,已經稍微了解二戰期間,德國人迫害猶太人的歷史,我們一起看過相關主題的繪本、圖書及多部電影,明白這段歷史帶給後人的影響。所以,當我將這本書丟給她們當作是寒假的閱讀書籍時(寒暑假時,我會額外開書單給她們閱讀),她們大約可以理解故事中會描述哪些畫面。她們投入此書後,不斷的告訴我:「這本書會忍不住一直看下去。」讀到最後,她們還以一種極為悽慘的心情告訴我:「那個德國小孩不小心跑進集...

一路往南:從花蓮到台東(12.6ys)

一路往南:從花蓮到台東(12.6ys)
這是寒假環島旅行的第四、五天。 在花蓮酒廠寫生完後,當天晚上我們入住光復糖廠,隔天起床後,yoyo身體有些不舒服,不知是不是昨日在外吹風引起,我們趕緊到光復鄉鎮上的診所看醫生,這種經驗和我2013年夏日旅行在宜蘭生病一樣,異地就診多了一分新奇的感受,在等待看診時,我和yoyo還趁此觀察一下光復鄉的居民,聽聽他們的對話,這恰好作為我們路上觀察的紀錄之一。  

【專欄】看見大世界:一起來寫生 用畫筆認識家鄉(2017.03)

【專欄】看見大世界:一起來寫生 用畫筆認識家鄉(2017.03)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看見大世界」的專欄文章,這一篇要與大家分享,我們小家庭多年來寫生的心情與心得,細數一下,左右姊妹從小一開始到現在七年級,已經寫生42站了,我們還說,累積50站就來印紀念畫冊。 以下是2017.03.23發表的文章:一起來寫生 用畫筆認識家鄉

來看傳統工藝:台南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佳里金唐殿何金龍剪黏(12.8ys)

來看傳統工藝:台南學甲慈濟宮葉王交趾陶+佳里金唐殿何金龍剪黏(12.8ys)
這半年來,一直處在認識台灣傳統工藝的學習氣氛當中,因為看了交陪展覽、閱讀《曹操掉下去》繪本(女兒七年級課文)以及工藝專欄的準備,因此,每到假期,我們幾乎都處在認識工藝當中。這樣密集的接觸是一種幸福的功課,不僅可以學習到更多我們未知的知識,還可以聽到許多專業職人的親身介紹。

【寫生】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原花蓮酒廠(12.6ys)

【寫生】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原花蓮酒廠(12.6ys)
這是第二次來到花蓮舊酒廠,這裡腹地廣大,共有26棟建築,走在園區內,整個心都是打開的。最迷人的是,這裡保有許多日治時期就遺留下來的建築物,修復的倉庫及廠房都成了文創商品店、餐廳或咖啡館,不僅彼此「棟距」很大,灰灰綠綠的低調顏色更是深深吸引著我。這一次,我們福爾摩沙寫生計畫決定要來畫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