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靠海那麼近的「屏東加祿國小枋山分校」

靠海那麼近的「屏東加祿國小枋山分校」
因為工作到屏東「雙流自然教育中心」演講交流,我們走著熟悉的屏鵝公路接【台九線】,這一條是我們命名的「棒棒糖路」,因為怕暈車遞給孩子一支棒棒糖,舔完棒棒糖就從屏東到台東。這次沒有過台東,即在雙流停站。 工作結束後,難免因為無法跨到太平洋而感到落寞,幸好「蛙趣自然」莊老師帶我們去吃了伊屯部落的「阿香小吃部」,美味的料理讓一趟工作立即轉換成度假模式。但我還要更加放鬆,才能迎接下週的工作,於是,驅車到枋山...

女兒zozo寫的一首歌:《漂流的人》

女兒zozo寫的一首歌:《漂流的人》
這個孩子啊,從小就是個敏感的人,在母親肚子裡時,就是個半夜不睡覺,騷動亂扭的胎兒,長大後,扭動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心靈深處的各種想法。和她相處,我總是得特別留意,特別照顧她的心情,有些時候,得假裝不知道,讓她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面對自己,因為很有可能,那些心靈深處的想法和情緒攪和在一起而支解不開;也很有可能,她一個人靜靜的,淚水簌簌流入內心。

從南海路走往牯嶺街

從南海路走往牯嶺街
對一個不熟悉台北的南部人而言,當你告訴我「南海學園」時,是無法知道那在哪兒,又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透過Google Map,我把游標落在台北市建國中學一帶,地圖標示周邊有著台北植物園、郵政博物館、國語實小、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還有頗具知名度的牯嶺街。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時令已近盛夏,我還惦記著三月初春,台北行的遊記未完成,那一趟五天的「南方澳/台北之旅」,包裹著親情糖衣、工作兩則與城鎮旅行。除了到南方澳找尋母親的故事外,我們還在台北走了兩個博物館,一是「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另一是「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擁抱立體的愛

擁抱立體的愛
父母養兒十八載,孩子離開家,心中思念萬分。母親美玉姐曾跟我描述,當年大姐高中外宿時,內心十分思念又不捨;老哥當兵時,看著兒子房裡的物品,不禁悲從中來。她以過來人的心情,告訴我,當時的思念多麽儂,多麽厚,而現在有網路訊息、可以視訊,可以寫訊息,應該比較不會那麼念兒。 非也,即便網路可以加快速度得知孩子的現況,但沒有實體抱抱她們,仍是充滿著思念,網路視訊是扁平狀,擁抱才是立體的愛。

《吃的台灣史》以「吃」為軸線認識台灣

《吃的台灣史》以「吃」為軸線認識台灣
從書名、裝幀設計來看,這本書放在書店,很難不被拿起來翻閱,因為民以食為天,以「吃」作為軸線的歷史頗合大眾口味。大眾口味可不代表不專業,兩位作者翁佳音、曹銘宗老師是資深的歷史研究員,他們共筆更增加專業度與豐富性。上一本兩人共寫的《大灣大員福爾摩沙》也是值得閱讀,那是從地圖、地名、地形為軸線認識台灣。

【走進南方澳】南方澳過去的戲院啊~

【走進南方澳】南方澳過去的戲院啊~
因為母親的一段少女時代故事,激起我在網路上爬梳南方澳戲院的資料,搜尋過中,找到了邱坤良老師的《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這本書非歷史調查書籍,卻是邱坤良老師以一個南方澳人,寫著童年、學生時代發生的故事。其中,包含「南方澳大戲院」,邱老師年紀與我的母親相近,他描述的故事對於追查母親少女時代故事的我來說,是相當有幫助的資訊。

【走進南方澳】阿芬鮮魚湯、阿賽手打綿綿冰、蘇澳龍鳳腿

【走進南方澳】阿芬鮮魚湯、阿賽手打綿綿冰、蘇澳龍鳳腿
因為母親講述一則少女時代故事,促使我前往南方澳漁港。雖在多年前小家庭旅行時來過,卻只是蜻蜓點水,過境路過。 多年後的今日,夫妻倆再訪。我彎進了路,走入了巷,看著作業中專注的漁民;也與體力強盛的移工擦身而過,居住在此的居民遠遠地觀望我,然後露出笑容,主動與我攀談。每個地區因土地環境、里民生活而交融出特有的人民氣質,南方澳的居民顯現的就是「親切友善」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