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收納原則及盡量減塑的自我要求,我總是在想,如何將那些購物帶回的包裝盒、塑膠瓶再利用,如果無法杜絕塑膠使用,那麼把塑膠物再次利用,也是間接的少用塑料。
鼠年初二的白天,下了好大的雨,和昨日溫熱的天氣相比,像是天空鬧脾氣。我在午前回到娘家,家裡只有我和姐兩戶人家,老媽美玉姐煮了簡單的料理餵餵子孫的肚,她端出番茄炒飯,自傲的說是總鋪師炒的飯,她的二女婿Doch捧場的連吃三碗;她也燉了好大一鍋涼補雞湯,湯頭清甜,甘味順喉,換我連舀三碗直嘆美味,這鍋湯好像怎麼喝也喝不完。
正在整理一些勞作文章,發現從zozo、yoyo小時候開始,就有許多非常迷你的小勞作,我決定把它整理在這一篇,一天一種,並同步在臉書上分享,所以這是一篇慢慢增加的文章喔!
她風靡丹.布朗許久,每一本他的作品都沒有缺漏,光是《地獄》一書,中英文版書籍都收集。在「地獄」電影中,yoyo喜歡的湯姆漢克飾演蘭登教授,演技派的他把丹.布朗的故事詮釋的十分到位,讓這十來歲的國中生yoyo非常入戲。而丹.布朗提過的歐洲宗教及藝術歷史,更讓熟知藝術史的爸爸有機會和女兒討論。《地獄》這部電影討論到人口過多的問題,議題帶到十四世紀的鼠疫,那時歐洲有1/3的人口因染鼠疫而死亡,這即人們所...
去年升上國中的左右姊妹,初嚐可怕的中學生活,時間像是限量的促銷品,連做教師節卡片的時間也少得可憐,於是通通都寄遲到了。前車之鑒下,早在暑假八月,她們就開始動筆寫卡片、做卡片,深怕今年的卡片又遲到。每過一年,要做得卡片就增加一些,遇上照顧自己、鼓舞自己的好老師是一種幸福,幾張卡片還不足以代表自己的感謝。
每一年兒童節,不孤單團隊都會到台南「樹谷生活科學館」進行木工活動,今年兒童節活動前夕,小女兒yoyo在學校發生意外,緊急進入醫院開刀,那一晚感謝樹谷的朋友幫我火速聯絡報名的家庭,將這活動延至端午節假期。這一天(2017.05.27)活動開始之前,我特別謝謝家長們的體諒,為此說演了一段yoyo跌倒橋段,Doch還充當yoyo跌倒處的孔子銅像,逗得yoyo及現場的孩子們哈哈大笑。
總是喜歡將回收的物品再利用,為這些即將被放棄的物品找到再生的方式,所以,在我們家紙箱可能變成收納箱,鐵盒成為收集盒,牛奶瓶變成澆花器,而鐵罐也可能成為花器或是筆桶。
這一期我在親子天下「藝術事件簿」專欄(2016.09),特別分享了暑假期間在台中帶的一個孩童藝術活動。當時,蔚龍藝術公司的朋友看了我的《孩子們,玩創作》一書,喜歡書裡的幾項創作,希望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玩創作,感謝那時幾個創作助教的幫忙,承翰、妤甄、鴻易、青樺、葆澄、zozo及yoyo,謝謝你們的專業支援。
上一篇介紹「塑膠籃+輪子=媽媽的置物籃」,這一篇專屬小孩的,我們來做:紙箱+輪子=孩子的玩具箱。
因為左右姐妹五年級時,一堂自製樂器的課程,激起我們也想自己製作樂器,利用大自然素材-竹子、木頭,以及回收物品-紙箱、鐵片⋯⋯等,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做樂器。這個主題四歲以上就可開始玩囉~
做過單弦、雙弦簡易樂器、鐵片打擊樂器後,這一次,我們要來仿造海浪的聲音,就稱它是「海浪樂器」吧!
想起一段美好的回憶,零歲時期還不會爬行的左右姐妹,坐在客廳榻榻米上,我們拿了許多鍋碗瓢盆讓她們玩,因為這階段的嬰幼兒喜歡敲敲打打,幼齡時期的zoyo拿起小棒子盡情的敲打著鍋子,她們熱衷著這種可以發出聲音的動作,於是反覆操作,玩得盡興時,就開心的喊叫著,鐵打聲與幼兒的可愛聲音互相結合,這就如一種即興的人聲與樂器演奏。
這學期已經接近尾聲,此時我才慢慢紀錄這個由Doch老師主持的計畫。明日2016.01.05是「南科國小/南藝大閱讀裝置計畫」的最後一堂課,這十幾週來,南藝大材創系「創作基礎」課程的學生每週二下午,從官田到新市的南科國小執行計畫,有時與小學生一起大手牽小手共同創作,有時得個別小組進行工作。在沒有經費的情形下,老師們及大學生義務支援,利用校園內即將廢棄汰換的課桌椅當作創作素材,但計畫仍須工具及耗材,學...
我的姪子翔翔長大了,許多當年和左右姐妹玩的把戲,姑姑我都可以拿出來和他玩,而zoyo也趁機再回味,因為再次創作舊勞作,我們反而從中得到新的靈感,好像把遊戲玩具升級了,像這一次的釣魚箱勞作,我們就添加了加減分玩遊戲規則,孩子玩得很開心。
一連做了兩個植物花器,我們還可以為植物做些什麼呢?我們可要好好照顧它們,天天為它澆水、除小蟲,不如就來做個澆花器,而且用回收物品——牛奶塑膠瓶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