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就不孤單-selena

台北北門周邊:鐵道部、郵便局、三井倉庫/《童年,再童年》廣播受訪

台北北門周邊:鐵道部、郵便局、三井倉庫/《童年,再童年》廣播受訪
▲徐逸鴻老師所繪臺北城地圖 對台北不熟的我,透過每一次與孩子的寫生活動,一小點一小點的踏查,先前走了幾回大稻埕,稍微有點皮毛認識,這次認識臺北城,下一次應該就可以把艋舺走讀一回。這一篇,把北門附近的古蹟稍加紀錄,大都是日治時期的建築。 ▲徐逸鴻老師所繪臺北城地圖局部,我近拍北門周邊。 ▲《一個木匠和他的台湾博覽會》一書所附的1935年台北市街圖。 一月三十日,二〇一九,Day 4 台灣總督府鐵道部...

《塑膠島》喚醒人類對塑膠用品使用的反省

《塑膠島》喚醒人類對塑膠用品使用的反省
2019年春天,高雄美術館展出一檔由台灣與韓國共同策展的「移動與遷徙-從地方到他方的故事」展覽(展期到2019.05.19),主題以「移動」、「遷徙」作為主軸概念,人的移動如移工;植物的遷徙如外來種植物引入;另外還有花車舞台流動於各鄉鎮,藝術家用實際行走移動,紀錄山裡荒蕪的廢墟曾有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就是韓國藝術家丁宰澈(Jeoung Jae Choul)的《藍色海洋計劃》,他蒐...

台北北門廣場:原「臺北府城北門」

台北北門廣場:原「臺北府城北門」
2016年,台北拆除引道忠孝高架橋後,終於可以大範圍的看見北門這座老城門,很多建築是需要廣大腹地,才得以由遠至近仔細觀察。橋拆了,城門露出完整的模樣,廣場周邊一帶正積極修復幾處古蹟,像是鐵道部博物館、郵政博物館、三井倉庫⋯⋯等,使得這一區成了台北相當有氣質的文化重區。我站在北門前,看著北門廣場如此開闊,不免覺得先前他深受委屈,被擠在兩道高架橋中間。

這樣別人就認不出我們是雙胞胎了(14.9ys)

這樣別人就認不出我們是雙胞胎了(14.9ys)
你可別說,雙胞胎是一模一樣,有些時候,他們的個性、喜好、才能都大不同,即便只是相差一分鐘,差異就在那短短一分鐘建立,點數分配在兩人身上。 別再說,「你們長得這麼像,很難分辨出來啊!」其實他們兩個一點兒都不像,從頭到腳,長相、身形與聲音都不一樣,但的確需要花點時間(很長~時間),仔細判斷推敲兩人的差異,這真如辦案時抽絲剝繭,不得馬虎。

宜蘭「蘭陽博物館」:認識宜蘭的起點

宜蘭「蘭陽博物館」:認識宜蘭的起點
旅行第三天午後,去了隔了八年多沒去的「蘭陽博物館」。 昨日一整天看黃聲遠建築,今天看到的是姚仁喜建築師的作品,姚仁喜的作品非常之多,除了蘭陽博物館外,故宮南院、高雄中鋼集團(高雄IKEA附近的鋼鐵人)、台南藝術大學音像所、元智大學圖書館、高鐵彰化站、史前館南科考古館⋯⋯等都是他的作品。

【自己做一道菜】涼拌毛豆、苦瓜鹹蛋、毛豆炒蛋(14.8-14.9ys)

【自己做一道菜】涼拌毛豆、苦瓜鹹蛋、毛豆炒蛋(14.8-14.9ys)
左右家負責買菜的是Doch,他常常在載孩子上學後,滿心歡喜的上市場去,學校附近的菜市場非常精彩,一早便有農民帶著剛採下的蔬果,或是整車從山裡來的新鮮蔬菜,每一樣都讓愛逛市場的Doch興奮萬分。所以,煮些什麼菜,往往是他給我們題目。這個月,他愛上了正逢產期的毛豆,他常常一大袋100元的買回家,所以,我就順勢教孩子毛豆料理。

宜蘭「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透過影像看見台灣的故事

宜蘭「阮義忠台灣故事館」:透過影像看見台灣的故事
一早離開了老朋友的民宿- 飛鳥小屋,正想依著行程表到「蘭陽博物館」,但Doch突發請求插撥一個行程,他很想去昨晚在市區發現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他告訴我,阮義忠是他學習攝影重要的啟蒙老師。認識Doch這麼多年,我竟迷糊到不知阮義忠老師對他來說如此重要,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他的願望,就先去故事館走走吧!

念 庭院倒下的相思樹

念 庭院倒下的相思樹
女兒zozo七歲時曾經告訴我,家裡就像是一座鳥園,可以看到許多鳥在樹枝上。 我明白,你引來的鳥禽非常多,即便僅是那城市三鳥,白頭翁、綠繡眼、吱吱喳喳的麻雀。若細想,還有朱頸斑鳩是常客,翠翼鳩漫步在樹下,五色鳥站立在枝葉下乘涼,紅嘴黑鵯雙雙對對,有時成群赤腰燕環繞飛過,或是小白鷺望著你發呆,今年更有過冬的黃尾鴝與你作伴,我知道,只要有你在,鳥兒就會來。

《好日況味》九種生活工藝深度報導

《好日況味》九種生活工藝深度報導
何其幸運!受到朋友暗中的推薦,行人出版社在一年前為《好日況味》一書找上了我,這本經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及行人出版社團隊合作,密集搜尋台灣在地生活工藝,整理後出版成書,除了介紹九種工藝之外,也找了九位生活達人試用,而我就是其中一個,但我得很謙虛的說,除了我之外,這八位生活達人生活經驗豐富,是我從此書攝取工藝師專業知識之外,意外從達人們身上得到許多生活經驗的分享,讀起這本書,真的十分暢快。

左右家的50個迷你小勞作

左右家的50個迷你小勞作
正在整理一些勞作文章,發現從zozo、yoyo小時候開始,就有許多非常迷你的小勞作,我決定把它整理在這一篇,數天一種,並同步在臉書上分享,所以這是一篇慢慢增加的文章喔! 非迷你小勞作可參考selena拙作: 《在家啟動創造力》 《孩子們,玩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