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 個展(展覽至2024.09.01)

到台北數日,北上必看展覽的機會,選擇了北美館「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 個展。就如被先前關渡美術館展覽的比利時藝術家法蘭西斯·艾利斯(Francis Alÿs)電到一樣, 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創作更是多元,主題也常聚焦於世界政治事件上,不僅作品深度吸引人,媒材廣泛運用,繪畫、編劇能力出眾,個人詼諧自嘲或反諷事件都讓觀者如我一般,被電了一下,大讚驚喜。

Doch預告著,要帶我去看一個絕對會喜歡的老爺爺,他說,二十多年前讀研究所時期就曾知道這位藝術家,到底是什麼老爺爺會讓我喜歡?

當我走進那用炭筆繪畫,製作成數組動畫的《素描投影》的大型投影展間時,你會被沒有既定的故事劇本、不用分鏡腳本的動畫短片所吸引;會被動畫主角牽引著,跟著筆痕一部一部刷看。威廉.肯特里奇以炭筆繪畫,隨性塗抹,留下抹痕,然後又再次疊層創作,攝影機拍下他的繪畫過程,上一秒的圖像還在腦裡殘留,下一秒就被塗逝,然後又快速蓋上另一畫面。那短短過渡秒數連結著暫存的畫面,如此流暢地帶過一幕又一幕。

威廉.肯特里奇在八〇年代,於約翰尼斯堡從事戲劇和電視製作,由於曾在巴黎學習默劇和戲劇,學以致用下又導又演,繪製海報和佈景也難不倒他,大約此時,他開始創作大型的炭筆畫。《素描投影》系列已經有十一部作品,最新作品為2020年創作,我最喜歡的是《別的臉孔》(other faces,2011), 此展覽選擇其中五部,一旁隔間亦展示出現在動畫中的素描手稿。

除了炭筆繪畫、影像創作、戲劇腳本,在現場還可看到銅雕(《影子列隊》、《舞動者》)、織毯、版畫等媒材創作,另外,威廉.肯特里奇善用標語文字,在書籍紙張上用鮮豔顏色顏料,寫下斗大的標語,也會在動畫影像中善用字語。

其中,讓我會心一笑的應該就是他自我對話的影片《素描課》,他一飾兩角,理性與感性的自己互相對話,嘲諷對方說些大眾難以理解的話,或是說得太慢不夠簡潔、書寫也成問題、自嘲作品沒有價值⋯⋯等,這段影片更顯現出藝術家的幽默感,以及聲音、表情表演的訓練,而到此,我已經確定自己非常喜歡他。

1955年出生的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今年近七十歲了,他並不因為邁入高齡而停止創作,老實說,他的作品活躍有生機,引發討論與思考的影響力強盛。

他為南非人,生於約翰尼斯堡,在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主修政治學和非洲研究,之後又前往巴黎的雅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學習默劇和戲劇。也許受父母影響(人權律師父母在南非為政治受難者聲張正義),他對於弱勢族群、政治敏感議題、種族衝突特別在意,皆以藝術作品發聲,由於曾學習默劇與戲劇,更多作品以戲劇方式呈現。試想,如果你的父母是人權辯護律師,曾為南非人權鬥士納爾遜·曼德拉( 南非首位民選元首)辯護,也為貧困弱勢民眾提供免費法律服務。這樣的父母帶給自己的影響力有多麽大?!《頭與荷重》、《樣板戲札記》、《烏布說實話》等作品就可看出威廉·肯特里奇觀看世界的角度,以及父母對他的影響。

此展覽為台北美術館與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RA)共同合作,其實在2022年「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就曾經邀請威廉·肯特里奇作為焦點影人,台灣可以邀請這創作不綴的藝術家來舉辦大型個展,對長期追求民主自由的台灣人而言,或許是個從藝術作品中反思社會現狀的機會,對於創作者而言,他多元的創作方式及不停擺的前進更是刺激著創作者啊!

「William Kentridge 威廉.肯特里奇」 個展

展覽時間:2024.05.04~2024.09.01

展覽地點:台北美術館1A1B展廳

10:00~17:00(週一休館)

各作品的語音導覽,Link

延伸資訊:

1.北美館新展!南非當代藝術家William Kentridge個展:橫跨40年素描代表作,以繪畫思考真實世界(MOT TIMES明日誌)

2.北美館全新「威廉.肯特里奇」個展六大亮點一次看:以血淚代為筆墨,轉譯南非種族隔離與殖民地景 

延伸閱讀:

《玩不膩 TOUCHES OF GAMES》 法蘭西斯‧艾利斯個展(展覽至2023.03.12 ) 

關鍵斡旋─ 2017亞洲藝術雙年展(展覽至2018.02.25) 

高雄美術館「以身作則」身體行為藝術:孩子看Marina Abramović(展覽至2015.10.18) 

高雄美術館「藝漾眷戀:莫迪里亞尼與他的朋友」開幕茶會(6.8ys)
【Video】國中生zoyo第一次參加:日籍藝術家 芥川真也「機動藝術工作坊」(13.1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