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再童年》前言:人之所以成為自己的線索

這是寫於《童年,再童年》的前言。
………………………………………….
「童年」是個多麼美麗而令人回味無窮的詞,輕輕的從心靈底層拉起,盡是美好回憶。那種美好是在無盡取用的時間裡,綜合著無所事事、無限想像,做一些感興趣的事,那是一種感覺,一種恆溫的溫度,沒有確切的程序。成了母親後,我就像是個生命觀察者,觀察著孩子的「童年」,觀測他們的心情起伏、身體成長曲線,記錄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點滴事件,這些紀錄像是一疊成長報告,每一章節都細膩的記載孩子的想法,而我也從中抓取一些和童年時期的我可能交集重疊的心情。


女兒現在是國中生,人生初期許多的「第一次」經歷早已嘗試,正進入轉大人的青春期前期,這樣一個新階段,帶來許多不同類型的新經驗,「第一次」依舊不斷的增生,她們開始穿著大人尺寸的衣服,那依身高編號的童衣早已套不進她們的身軀;她們開始對於媽媽桌上的那一杯拿鐵咖啡有好感,想偷偷啜飲大人專有的放鬆方式;她們覺得自己可以獨自在家,再大的困難都能自行解決;她們開始表達自己的立場,反駁我們的決定。這些從孩童邁入成人的新經驗正一點一滴累積成孩子的成長歷史,開始塑造一個完整獨立的他。我不禁往回想,她們小學階段發生的事件當中,有哪些讓我深深思考、再三咀嚼?又有哪些故事衍成現在她們的樣子?

這些小學階段發生過的事,有些可愛,有些讓人激動哽咽,還有些調皮事件總是讓我一再憶起,然後露出受不了如此可惡又可愛的原諒笑容,小孩總是在散發甜蜜與調皮加倍之中拉扯成長,在臉上誠實展現自己的念頭與心情。不管哪一種,對我而言都起了正面影響的作用,這些事件雖然家常平實,卻是讓我這個身經百戰,越過童年時期的成人,反過來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然後在午夜時分,透過孩童純潔的思維反省著自己。

我常常在和孩子嘔氣時,刻意去回想這些過往事件,因為這些事,讓我找到孩子生氣的線索,也從中找到磨練耐性的可能性,孩子一年比一年懂事,但並非表示他內心不再單純依賴,他們只不過用別的方式呈現自己,用另一種相處模式和父母重建關係。

寫下這些故事是因為它們在人脆弱之時能散發正面能量,我以第三者的角度觀看這兩個孩子的成長,然後套用在自己的身上,同理的想著自己會如何做?思考著這個年紀的我又是什麼樣子?遇到同學生病嘔吐時,會如何處理?輸給另一個手足時,心情又是如何?以及和父母之間,如果冷戰了,又該如何維繫情感?這些對我來說,每一則都是人生申論題,都是人之所以成為自己的線索。

每個孩子都是帶著良善的心來到這世界,他們渴望被愛,而且只愛一點點就回饋許多,他們是最容易被影響的人,如果你對他們施愛,他們就懂得如何愛人,但如果你放棄了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必定迷失了自我,在奮力尋愛與放逐自己之間搖擺不定。


▲這次刻意在書裡放了我母親美玉姐的照片。

閱讀這本書,將會是一場探索孩童成長的線索之旅,我丟著骰子,沿著點數走,從小學一年級走到六年級,每一則細小故事對女兒來說都是人生大事。相信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故事腳本等著你去細細品味閱讀它。

《童年,再童年》充滿愛上市
博客來,
Link
誠品書店,
Link
金石堂,
Link

 

延伸閱讀:
哲學星期五@南藝:「童年,再童年」人之所以成為自己的線索
【2019再訪馬來西亞雙溪大年、檳城】雙溪大年演講:《童年,再童年》從內心出發的帶養過程
台北北門周邊:鐵道部、郵便局、三井倉庫/《童年,再童年》廣播受訪
《童年,再童年》親愛的孩子,我記得你每一個樣子
《童年,再童年》謝謝朋友們的推薦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