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歐旅的景點紀錄已完成,剩下兩篇作為資料整理。書寫旅記除了加深回憶,更是旅行後個人延續的學習,感謝自己這半年堅持續讀,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比旅行結合閱讀及文字來得更深刻的學習了。這篇要記下我在近一個月的旅程中見到的歐洲鳥類,有些候鳥還會在台灣看見呢! 以及這趟學習不管是行前或旅後,所閱讀的書籍列表,另外,也以幾個關鍵字作為文章搜尋,包括:雨果、波特萊爾、馬克斯與恩格斯、卡夫卡、市政廳、軍械庫、勝利...
如果沒有記錄下來,我就會忘記前一年的今天,我是怎麼過的。
若把阿姆斯特丹的字拆解成:Amster-dam,即是阿姆斯特爾河(Amstel)河上的水壩(Dam),阿姆斯特丹原是個小漁村,河壩就在它旁邊。我好奇著,阿姆斯特爾河(Amstel)在哪呢?若把Google Map撥開放大,就可以看到從阿姆斯特丹市往南縱線河道,會有兩條河連結阿姆斯特爾河:克羅默邁德雷赫特河(Kromme Mijdrecht)與德雷赫特河(Drecht),若再放大地圖看,觀察阿姆斯特...
早起珍惜在阿姆斯特丹唯一的一整天,散步走到博物館區(Museumkwartier),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油然而生。隔天就回國的我,翻閱對照之前的照片,才知道這二十多年來,這一區從有很多的空地,變成好多建築物聚集,還有一個在地人很喜歡的博物館公園廣場(Museumplein),我看見學童們在這一區進行戶外教學,他們很開心在這裡放風,就像是台灣的學生們,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會集體穿著背心讓老師容易辨認...
數年前,連續2000年、2001年都到阿姆斯特丹,因為喜歡這個城市,所以每回都作為返國前最後一站。為何說喜歡這裡?除了因為台灣歷史而對荷蘭有一份親切感外,這裡豐富多元的文化風景、城市風貌,讓我覺得好衝突又好融合,曾是航海時代海上王國、運河風光、填海造陸、甜美可愛的荷蘭女孩、鬱金香國度、林布蘭、梵谷、性產業、性別平權、米菲兔、設計大國⋯⋯等,於是,我再度來到這國度,帶著女兒前來,讓她們看看這個城市。
暑假歐旅最後幾個城市移動,從柏林到德紹,兩天後又從德紹準備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但這段路途太遙遠,必須找個中間站。於是,梅勒(Melle)成了我們前往最後一個國家的中繼站,【A30】高速公路橫切了這個小鎮,我們在這裡住一晚,也在這裡吃了一餐麥當勞晚餐。
從民宿步行不到十分鐘就可以到包浩斯博物館(Bauhaus Museum Dessau),德紹雖如寧靜小鎮,卻有個如此重量級的博物館及教學現場,使得這城鎮的重要性也相繼提升。
那天抵達德國德紹時,光線很像台灣初冬的黃昏,但其實已經是晚間七、八點,光線斜斜的照射,溫光如粉撲,鋪在這市鎮。我們走進民宿內,它在一個類似社會機構的公寓內,樓梯兩側牆邊粘貼活動紀錄,有許多小朋友一同參與的照片,瞬間覺得住在這裡好溫馨,一入門更是被這溫馨小房所吸引,馬上迎來「好可惜!只住一晚」的惋惜聲,這或許是此旅行中,女兒最喜歡的民宿了!
旅行時如果能夠搭配在地農特產品或美食享用,那絕對可以為旅行加分;若是參與到一場文化活動,那更是一場滿分的旅行。走完六義山步道,下山後直接回到甲仙市中心,多次來到甲仙已經知道該吃什麼,該買什麼伴手禮。
旅程規劃決定進來德紹(Dessau)前,我完全無法想像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只知原創於威瑪的包浩斯學院,因不容於納粹政權而遷移至德紹,我們來此的目的也是為了已成世界遺產的包浩斯校舍。
想著,上一次爬山是何時?已是半年前與大學生一起去刣牛湖山,算來,日子也久!這半年我們去了歐洲一趟,以背包客之姿鍛鍊體能,但我卻不小心染上病毒,以致於氣喘後遺症找上我,為了確認自己是否解除後遺症,休養半年後,我選了較輕易上手的山林步道,測試身體的耐力。
在歐洲旅行住的地方,不管好與不好,都想圖文記錄下來,因為可以看到他國經營民宿的方式,以及房間裝飾的風格,當然也是因為我們一家人在那裡度過幾天,那個休憩的旅館成為我們在該城市唯一的避風港。
在柏林的幾日生活中,我們特別對東德的符號感到好奇,最明顯的應該就是街上保留著東德的紅綠燈號誌,以及東德Trabant國民車如觀光車行駛於柏林街頭,宛如掀起老車潮似的。
大甲溪上 石礫小洲 幾位青年 撒網捕魚 不忘呼喊岸邊朋友 一起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