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童年

這幾天收到《親子天下》1、2月合刊的雜誌,也許是101年的到來,《親子天下》用了好多頁數,記錄了101位人物的童年記憶以及影響他們的人生故事。我花了很長的時間閱讀,讀了101則故事,聽到101個人說話的口吻,也看到了101個人物掏出心中的秘密。


在這101則故事中,我圈畫出那些特別訴說童年時光的故事。現今社會結構與教育生態讓現在的孩子過的童年生活與我們當時相差許多,以前我們多的是「自由時間」,現在孩子最缺乏的卻是自由的時間,從前與左鄰右舍的互動就是孩子模仿成人社會的基礎教育,現在少子化的家庭模式讓我們鮮少和鄰居互動,要談到進入社會的學習磨練場真的是有些牽強。杜書伍先生說:「小學階段,父母沒有強力抓住我的眼球,主導我去看什麼、學什麼。反而留給我空間讓我自己去看和思考,啟動我的主動觀察和學習,可以說是我一輩子的資產。」(杜書伍,聯強集團總裁)


▲yoyo正在為爸爸漂流木椅子作品上防水漆,2010.07.01,5.11ys

我盡可能給孩子不同的生活體驗,與不同的視覺、觸覺經驗。建築師安藤忠雄成長於老街環境,住家附近有鐵工廠、木工廠、玻璃工廠,他可以自由地進出鄰居的工廠,體驗製作東西的快樂,不同的材質與製作的方法都影響著安藤忠雄的思考與感覺,一位木工師傅對他說:「木頭也有個性,一定要讓它們往好的方向伸展。」(安藤忠雄,日本建築師)
紐約市長邁可.彭博(Michael Bloomberg)先生訴說他的童年,最期待就是星期六早晨,因為他可以去逛波士頓科學博物館,他覺得逛博物館為他帶來學校無法給予的視野與眼界。

我常告訴孩子,心中的富足遠比物質的富足來得可貴。我看見沈芯菱用感謝的口吻說著母親對她的影響,家境不好的她和母親一起在菜市場擺攤,不忙的時候,她就坐在媽媽的膝上,聽媽媽唸書,她到現在都能記得貼近母親時的溫度與聲音,她的母親讓她知道匱乏不是羞恥,反而從中擁有更多其他人未必有的東西。這對母女的故事很讓我感動。(沈芯菱,清華大學學生,11歲自學架網站解決生計)
林玫伶校長是高雄美濃第一大戲院老闆的女兒,國中小階段看了近一千兩百部電影的她,認為這是物資缺乏的鄉下,最另類的閱讀。但戲院環境真正影響她的,是父親面對不同客人的應對方式。他記得父親曾經在颱風天為了一個流浪漢想看電影,而專門為他播放影片,一個戲院,一場電影,一個無法付費的客人以及巨額的電費,帶給林玫伶的是父親對人的無私關愛。(林玫伶,台北明德國小校長)


▲yoyo依偎在媽媽身邊,2012.01.07,7.5ys

我也期許自己修練個性,以溫和的態度面對孩子。作家蔡穎卿小時候從台東轉學到台北,因為環境的改變讓她思念家鄉,最後甚至逃避上課,一個人無助地躲在乒乓球室,發現她的是學校校長。校長沒有責備她的逃課,反而遞給她球拍,要蔡穎卿與他打一局球。校長給予安全的保護讓蔡穎卿感受到這是如此重要-一種溫和穩定的氣息。

我鼓勵孩子閱讀,因為我知道透過閱讀,可以找到接近自己的捷徑、豐富自我的快樂。詩人南方朔說他小時候太多事都不記得,但記得在學校借書盡情閱讀的快樂。黃春明老師念初中時,班上的導師看見他的作文潛力,並鼓勵黃春明寫作,介紹他看許多作家的作品,還送他兩本書,一本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集以及沈從文的小說集。

我也唸故事給孩子聽,因為我知道故事讓人有畫面,聲音讓孩子有安全感。蔡昭偉說著小學三年級的老師不用處罰的方式處罰學生,而是用說故事鼓勵乖的孩子。所以小三的他最期望的就是在學校聽老師說故事,那是他的精神寄託。(蔡昭偉,全職父親,撰寫「蔡傑的部落格」)

讀這些人物的童年故事像是在讀傳記一般,我從中督促自己注意與孩子的互動,也勉勵自我堅持目前對待孩子良善的模式。蔡柏彰先生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給深愛孩子們的家長,請鼓勵小孩犯錯……『犯錯』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美麗也最艱難的權力,也因如此,所以我們才需要在身邊陪伴他們。」(蔡柏彰,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

101個改變人生的學習經驗,Link
本文亦刊登於「親子天下部落客共和國

延伸閱讀:
學齡前的美好童年,好珍貴!  
我的小時候你知多少?
媽媽的衣裳
頑皮的沙線(3.2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