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看見大世界:錄製聲音的日記(2017.04)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家庭版的「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這一篇要分享的是我們有別文字書寫,用錄製聲音的方式寫日記。現在人人手機皆有錄音功能,可以和孩子試看看用聲音寫日記喔!文章內容如下:


錄製聲音的日記(2017.04.06)
每到假日,我們一家人會出外走走,紓解大人一星期下來的工作壓力,也當作孩子戶外的課外學習。收假後一如往常,我和孩子都會各自寫一篇旅遊日記。

女兒從三、四歲開始就有紀錄旅行的習慣,並非她們發展超前,能夠在幼齡階段握筆寫字,而是我會在旅行過後,用聊天的方式溫習造訪的地方,女兒滔滔不絕的說著,臭乳呆的聲音聽來特別討喜!

這種閒聊模式總能讓孩子透過回想,在腦海中舊地重遊,因為親子間一來一往的對話,無形中增進孩子的口語描述能力。談天過後,我會請女兒畫一幅畫,並且描述圖畫內容,我再幫她們謄寫成文字,這成了她們人生最初期的「畫畫日記」。直到上小學開始識字以後,她們才開始自己在筆記本裡寫畫日記,算一算,這習慣竟也維持了九年了。

有些時候,我們會改變寫日記的方式,例如,用攝影的方式寫日記,一張照片就是一個鏡頭、一個難忘的畫面,拍攝下來就像是抓住了瞬間;有時我們也會用錄影的方式紀錄,手持錄影機的她們一邊拍一邊報導,晃動的畫面真實的呈現當下的心情。

這一次,我們想用「聲音」的方式寫日記,使用錄音設備(錄音筆或是mp3)讓孩子錄下環境聲音,回來後,透過聽覺再次感受這趟旅行。

人們大都慣於使用視覺系統觀察環境,我們總是用眼睛看,聽覺反應位居其次。這次,我想做的就是把聽覺拉到第一順位,讓孩子放大耳朵聽聽收錄到的聲音,我告訴孩子:「仔細聽聽你錄的聲音,就會發現聲音一層一層的,在不同的時間點出現,很多是平時我們忽略的聲音。」忽略的聲音像是摩托車行駛的聲音、市場叫賣的特殊音律(從前沿街叫賣的聲音已逐漸消失)、遠處小孩嬉戲的聲音、樹葉擺動的聲響、排水溝水流的聲音、路人走過身旁的談話聲⋯⋯等,這些就像是一場收集聲音的創作。

錄音前,我告訴女兒,即便汽車呼嘯而過的聲音,也是特別的環境聲音,是構成一天生活的聲音,聲音可不能有階級概念,沒有好壞之分。
這一天,我們走在高雄美濃街上,錄製在粄條街、麵包店、書店的聲音,她們記住媽媽的話,收錄腳步聲、汽車行駛聲、小朋友玩玩具的聲音、居民購物與商家的對話,這些庶民生活的聲音如此真實又具有生活味道。


▲錄製斗笠爺爺編斗笠

另外,因為拜訪一對做斗笠的爺爺奶奶,而意外錄製到客語交談的對話,那是我們陌生的語言,因為聽不懂反倒成了一種新奇有韻味的聲音,女兒拿著錄音設備認真的收錄,不過是半天的行程竟錄製了五十六段聲音檔,比手寫日記還熱中。

回到家後,我們逐一播放聲音檔,從聲音當中竟然可以輕易的判斷是在哪個地點和時間點,聲音紀錄原來不比影像紀錄來得陌生,而且,果真可以從聲音檔中聽到許多趣味的小聲音,樹上鳥叫的聲音立體悅耳、莫名的敲擊聲闖入、步伐聲如此沉重、拉起鐵門的聲音有些刺耳、巧遇朋友的對話溫柔體貼、還有姐妹倆因為心情好哼歌的聲音⋯⋯等,這些生活上的聲音如此生動的構成今日的內容,而且幾乎沒有遺漏任何一個細節,想想,這真是一篇令人難以忘懷的生活紀錄,更是一篇孩子喜愛的日記。
……………………………………………………………………………..
【專欄】看見大世界:從種植中孕育責任心(2017.03)
【專欄】看見大世界:一起來寫生 用畫筆認識家鄉(2017.03)
【專欄】看見大世界:不單練體力 爬山養成意志力(2017.02)
更多「看見大世界」專欄文章,Link

延伸閱讀:

每個人都有一段與樹的回憶。《樹的聲音》

台南歷博館「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已撤展)

簡易弦樂器—單弦竹子樂器、雙弦木塊樂器(11.4ys)

聲音與影像同時記錄的風景(9.7ys)

【文章收錄】結合學習,讓旅行留下感動記憶(國語日報)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