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戲人》最初的說書——紙芝居

20120614-紙戲人1-1

圖書館裡有一群孩子蹲坐著聽講台上大姊姊說動聽的故事;
書店裡有許多爸爸媽媽圍抱著孩子,說故事給寶貝聽;
故事CD也傳來有聲書,生動配樂有如現場實況轉播。
許多故事繚繞在孩子的世界裡,推行閱讀繪本讓現在的孩子從故事中得到許多想像的樂趣,我仔細地回想,小時候的我聽過故事嗎?
好像沒有,但奶奶僅僅三分鐘「媽祖的故事」卻一直深植在我腦裡。


從前沒有電視機的年代,孩子會聽故事嗎?是怎麼聽故事的?《紙戲人》述說一段日本文化的轉變。

《紙戲人》以倒敘的方法說著:
一個老爺爺年輕時代總是從山邊騎著腳踏車到山下,為孩子說故事,他掀開裹蓋在腳踏車上的木箱的帆布,檢查故事圖卡,看看今日老婆準備的糖果夠不夠。他拿出了兩塊木頭響板互擊,呼喚著小朋友前來聽故事,買糖的小朋友一邊吃糖、一邊聽故事伯伯說著桃太郎、一吋法師、竹林公主⋯⋯的故事。孩子聽得入迷,角落邊一個沒買糖的孩子也聽得好入迷。後來黑白電視機來了,聽故事的孩子少了,彩色電視機來了,聽故事的孩子只剩下那個買不起糖果的孩子,紙戲人依舊為他說故事,但問他要不要吃糖果,他卻跑開了⋯⋯
20120614-紙戲人2-1

這本書雖是童書,卻也算是一本歷史文化的知識書,雖然紙芝居風行於日本,但後來也傳到台灣,在台灣常被稱為「紙仔戲」。

在1920年代晚期,日本鄉間有著一種特殊的文化活動(行業),那是一種行動式的紙戲劇,也是一種移動式的柑仔店。因為有聲電影興起,原本幫無聲電影闡述劇情的辯士失業,於是,有些人轉為騎著腳踏車,成為紙芝居的說故事者,他們說故事,順便賣糖果。一直到電視機發明之後,才漸漸沒落。

賣著彩色糖果的小販騎著腳踏車,到處說故事並且兼賣糖果,要說故事前,還會打擊的兩塊木塊,用特殊的語調吸引小朋友前來聽故事,這就是「紙芝居」。「芝居」是日文「戲劇」的意思,「紙芝居」指的是「紙戲」,說故事的人從木箱抽出一片一片的圖片紙卡,就像是在說連載小說一樣,非常精彩!這種「連續劇」的手法,相當吸引孩子每天都來聽故事。

(這裡可看到台灣展出的紙芝居木箱,Link!)

20120614-紙戲人3-1

三年多前,我就說了《紙戲人》故事給zozo、yoyo聽,那時我對四歲多的她們說:「也許我們也可以來做個故事箱子,當個紙戲人說故事。」計畫存在腦子裡,我卻遲遲未行動。上個月zoyo在回收的紙盒裡做了一個小電視,有紙卡、有故事內容,她們津津樂道地介紹她們的創意作品,而我腦中紙戲人的計畫突然湧現,那不是三年前說好要做的事,zoyo把它做出來了,只是她們忘了當年媽媽這樣計畫著。

謝謝左右姊妹創意,讓我想起了這本感人的繪本,跑了好多家書店,終於找到它。繪本附的別冊更是值得看,讓讀者更了解「紙戲」這傳統文化。

書名:《紙戲人》
文.圖:艾倫.賽伊
譯:劉清彥(另譯有:《野狼的肚子我的家》、《地下花園》、《遇見維尼》)
出版社:和英
出版日期:2008年5月(初刷2005年11月)
適讀年齡:4-6歲親子共讀;7歲自己閱讀
zoyo閱讀齡:四歲七個月(圖書館借閱的書,後來也買來收藏了)

延伸活動:
【Video】小小電視機:紙戲人zoyo(7.9ys)

延伸閱讀:
到台南將軍區圖書館說故事、做勞作:《驚喜的禮物》。塗鴉紙衣裳
雲林故事館/原:虎尾郡守官邸(7.6ys)
國美館「席地開講─看圖說故事」 :在樹下看畫真浪漫(9.2ys)
【Video】皮影戲,布幕後
左右小劇場:簡單戲偶動手做(4.9ys)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