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讀一本書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紅鞋子〉|新美街/米街、石鐘臼、五金舖、冥紙店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紅鞋子〉|新美街/米街、石鐘臼、五金舖、冥紙店
「葉石濤文學走讀」來到第四篇文章,上一篇〈吃豬皮的日子〉可妙!題目為:吃豬皮,葉石濤卻在文章中誇讚土豆又香又軟的菜粽,彷彿他就在讀者面前,用木叉切下菜粽一角,沾了土豆粉,品嚐了起來。而這篇〈紅鞋子〉又添加了對台南米糕的描述,葉老對美食的熱愛真的是透過文字野炊傳香,會感染到讀者啊~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吃豬皮的日子〉|下大道廟/良皇宮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吃豬皮的日子〉|下大道廟/良皇宮
從二〇二二年入秋開始,我捧著台灣學文學家葉石濤的作品,如棋子般把熟悉的府城巷弄再走一回,有時疏於停留的點,也因為文學家過去逗留的喜愛度,讓後輩的我的腳步拉緩了下來,要我走進去看,彎進去瞧一眼,過去那些三兩步就晃過去,或是連停車的機會都趨近零的景點,因為一兩則故事讓我這棋子選擇佇立其中。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抉擇〉|大埔街

【葉石濤筆下的府城】〈抉擇〉|大埔街
讀了收錄台灣文學家葉石濤多篇故事背景為府城的「白色之網」套書,雖對台南並沒有太陌生,甚至有些談及的地景早已熟如灶跤,但以文人的視角及半世紀的時代差異,我持著陌生的眼光觀看葉老筆下的府城,然後,以「路上觀察學」製造另一種重新認識的機會,或許能從中邂逅日治時期的府城,夾帶著穿越時空的心情再一次走讀。這一回走的大埔街,經過了中華聖母主教座堂、臨水夫人廟、延平郡王祠。

《他還年輕》吳晟老師十年詩作

《他還年輕》吳晟老師十年詩作
因為確診,被關在自宅已逾一星期,先前錯過了吳晟老師《他還年輕》紀錄片特映會,決定在這猶如軟禁休養的日子裡,讀讀二〇一四年出版,現已絕版的《他還年輕》詩集,多希望出版社再次因為紀錄片上映而刷版。

山林溪流小詩

山林溪流小詩
雨 從天而降 積聚在河 與河啊土啊 交揉 軟呼 成塊 夏末八月底,即將舉辦了「小事報工作營」,歷年來,我都會和參與的小編們一起讀詩。今年又搜集了一些詩作,這些詩都內含山林溪流,自然風景,也有營隊期間可能碰到的人事物,希望小朋友能從這些現代詩,自由地想像自然世界。

《寂寞的十七歲》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說

《寂寞的十七歲》白先勇早期短篇小說
女兒yoyo高三時期,在進入學測大考前幾天,應考科目都讀不下,那時她取出《寂寞的十七歲》,和國中會考前夕一樣,讀讀課外書反能平靜心情。也許是讀了這本書,高三下學期文章賞析報告,她們皆選擇白先勇〈寂寞的十七歲〉此篇文章,為此也續讀了《台北人》。她們告訴我,從來沒有像讀白先勇作品那樣,會一篇接著一篇讀。我想起,或許就像是我少女時期,初讀琦君作品那樣吸引著年少的心。

《兩個太陽的臺灣》。1977 年出版的臺灣近代抗日史

《兩個太陽的臺灣》。1977 年出版的臺灣近代抗日史
習慣紀錄自己一年讀過的書,然後用色筆塗上星等,這一本是我標示五顆星的好書,1977 年就出版的書。 幾月前城邦回頭書展時,yoyo在萬本書中看到此書,興高采烈的她像是挖到寶似地告訴我:「媽媽,你看!這本好像是你會讀的書。」為回應她瞭解媽媽,二話不說就購下,當我開始日日於晨間閱讀時,就如躍入深坑,得時時啜飲咖啡,保持清醒狀態。

《七日讀》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之作

《七日讀》原住民作家瓦歷斯·諾幹之作
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在二〇一六年出版了《七日讀》,每篇落下書寫的日期,大約從一九九九年到二〇一一年,這一段期間的起點是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年,可想而知,書中紀錄著天災降臨,不只地震,還有颱風怎麼走上島,走上部落的?部落的族人又如何自保與逃難?因為瓦歷斯記下的故事,讓較接近高屏溪、愛河、曾文溪流域的我,也對大安溪(男人之河)與大甲溪(女人之河)有一點想像空間。

《當世界留下二行詩》二行詩,慢慢讀

《當世界留下二行詩》二行詩,慢慢讀
忘了何時知道泰雅族詩人瓦歷斯·諾幹(Walis·Nokan),答案或許遺落在十年前。十年前,生活重心都在孩子身上,繪本裡的可愛主角、多字童話的引導是我和女兒每日的交集,一日又一日的沈醉在故事裡。但與自己的交集在哪兒?悠遠的記憶中,隱隱約約有著二行詩的影子。或許因為忙碌中的母親擠不進太多的字,然後把詩意也當成失憶,把情境留在自己遺忘的十年前。

《黑潮漂流》漂在「黑潮」上寫的書

《黑潮漂流》漂在「黑潮」上寫的書
觀賞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後,到圖書館借了兩本廖老師的書,一是《黑潮漂流》,另一是《腳跡船痕》,都是海洋文學的著作。說來慚愧,並沒有讀過廖老師的書,想起女兒曾跟我分享,廖鴻基老師是海洋文學重要的代表人物,在台灣中學教材的本土作家群中,廖老師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與海洋、黑潮、鬼頭刀已畫成等號。聽她們這麼說,非讀不可!

《山、雲與蕃人》博物學家鹿野忠雄高山紀行

《山、雲與蕃人》博物學家鹿野忠雄高山紀行
無攀登高山經驗的我,僅是偶而爬爬小百岳,走山間步道,處在山裡迷戀地望遠、讚嘆山脈之美,可我卻沒有自信可以長時間裸露在山裡,雖然身體有能力調節喘吁吁的呼吸節奏,卻因為在平地嬌生慣養,而懼於攀登高山,「便利」是人類的發明,但「求生方法」也是人所碰撞累積的,到底為何我沒有那股冒險的精神?

高中生歷史模擬考題:班雅明筆下的〈新天使〉

高中生歷史模擬考題:班雅明筆下的〈新天使〉
十一月初,高三女兒進行一次模擬考,在社會科考題中,相當有深度地考出多種類型,為了點出東協歷史,從描述二戰期間日本殖民東南亞國家的《夕霧花園》小說出題;又從廟宇對聯判別宗教信仰神祇來出題;以及最讓我驚訝的,出題老師竟考出了德國哲學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論點,老師想強調的並非要每個高中生去讀班雅明的書(能預先接觸也不錯),而是透過題目讓年輕學子間接認識這位哲學家,也讓學子知道觀看...

芥川龍之介小說集:《侏儒的話》、〈戲作三昧〉、〈舞會〉、〈小白〉

芥川龍之介小說集:《侏儒的話》、〈戲作三昧〉、〈舞會〉、〈小白〉
閱讀是充滿驚喜又無法預料的路徑,漫讀了A,A談起了B,續讀B,B叢林裡有C,C又延伸繞回A,A還是談了另一個D,於是就這樣不停地圍繞與摸索。近來我圍繞的圓心軸就是芥川龍之介。 讀完《侏儒的話》後,續買了林水福老師企劃的「芥川龍之介短篇選粹」套書,我有心在這一年末好好的「芥川龍之介」一下。閱讀並整理文章小說本是一件頗費神的工作,雖是如此,從中發現了一些線索,知道百年前文豪在寫什麼、想什麼時?那種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