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筆記】《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


▲總覺得這本書要和zozo縫的不織布偶放在一起拍照才搭。

大好書屋寄來《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一書,希望我能看看這本書。這是由韓國作家尹珠善所著,作者本身是一位高中老師,筆調溫柔,雖說書名像是寫給家有小學、國中學齡階段父母所讀,但其實加入許多她對高中生(也就是青少年)的觀察,以及學生與家人之間的問題,這或許可讓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參考。摘選幾段與我觀念接近並認同的作為筆記,與大家分享。

 

・過度使用智慧型電子產品會減少與他人直接面對面的機會,如此一來,自然也大幅減少了家庭成員的對話。(p.38)

 

這也是我一直很在意的一件事,雖說3C產品是時代產物,是必然接受的產物,但如果沒有控制好使用時間(大人小孩都難以控制),甚至失控的以手機小玩具代替生活的一切,那麼過度依賴喜愛手機的孩子,可能只低頭思手機,不再抬頭看看父母,不再與家人對話,很多親子連結被時代的產物所切斷,控制使用3C產品時間與善用工具是並進的,同時都得調整的。

 

・當父母一而再地提示解決方案,子女就會成為從來不明白自己也是擁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大人。不僅無法開發自己獨有的解決問題能力,更嚴重的是,往後只要一遇到問題,就只會依賴父母。(p.41)

 

我一直與讀者們分享著,不要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不要過度照顧孩子,讓他們遇到挫折、面對問題,如此,才能啟發他們潛在的能力,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大人。有時得看自己拉扯繩索,才知道自己力量有多大!

 

・自尊感,是看待自己的觀點,也是尊重自己的力量,更是認為自己是討喜、珍貴存在的堅信。換句話說,就是自認是有價值且值得被愛的存在,並相信自己的能力。認為自身很珍貴的人,絕不會成癮於任何危險的事物,唯有不明白自己有多珍貴,才會做出傷害自己的選擇。(p.48)

 

・自尊感高的孩子會認為自己相當有價值。基於對自我能力的堅信,也會信賴自己的判斷,不會再面對多樣選擇時感到猶豫。(p.48)

 

・韓國青少年NGO團體「防止青少年暴力基金會」於二〇一五年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團隊問青少年「最想從父母口中聽到什麼話?」結果如下:

第一名是「我愛你。」

第二名是「沒關係,辛苦了。很累吧?」

第三名是「謝謝」

第四名是「對不起」

第五名是「我很想你」(p.82)

 

看到這問卷調查結果,真是讓人感到心寒,這些話語是多麽輕易就能說出的話,在孩子幼小時期,疼惜寶貝的父母相信都會天天擁抱著寶貝說愛,說想你,為何到了孩子成熟到青春期時,這些話卻萎縮到成了孩子渴望聽到的話?或許父母忘了,或是彼此衝突多了、距離遠了,這些話語塞在嘴裡,一句也不願意再吐出,但只要表達出對孩子的愛,那愛語必會帶來緩和衝突的力道。

 

・必須徹底攪拌自己既有的知識,然後製作出嶄新的知識;必須自己坐下來找出不懂的地方,然後反覆閱讀與複習;必須將既有的知識相互連結、組織。花時間做這些事,才能稱為「讀書」。(p.130)

 

・父母與孩子間,需要的是「交心」的對話。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存在,再怎麼優秀的父母,都可能帶給子女傷害;子女亦然。在最親密的人身上受到的傷害,往往深刻而持久。父母的孩子應該成為彼此寬恕、療癒,並且共同成長的關係。為了深化這樣的關係,父母必須與孩子進行足以拯救他們內心的對話。(p.144)

 

孩子幼小時,父母會在睡前說故事,與寶貝聊天,這段睡前時光是親子間最美的時刻。即便孩子長大了,睡前這段柔性時刻也可以延續,成為彼此深談、擁抱的固定時刻。我和高中生女兒至今都還是如此進行著。

 

・當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傷心的情緒時,父母應該張開雙臂表示歡迎。這是證明孩子卸下心防的最佳證據。此時只要耐心細讀,並讓他們充分感覺是得到具同理心的傾聽即可。(p.145)

 

尤其是面對青少年,耐心聆聽是他們最需要的模式。

 

・十多歲的孩子們敏銳易感,很容易放大對大人們過度情緒的感覺。即便多數會因為沒有表現出來而被忽略,卻往往在隨著時間經過後,才坦白說出當時自己有多難受的事實。(p.231)

 

・抄寫文字的過程,能讓人更深刻理解光用雙眼閱讀時不明白的含意;偶爾以會在過程中得到更多領悟與省思。(p.232)

 

Selena長年都有抄書習慣,我甚至會讓女兒在閱讀時,抄寫喜歡或有感的字句,這些通常都會記錄在她們寒假閱讀的書單裡。(請參閱:「寒暑假閱讀書單紀錄(國小~高中)」一文)

 

・青少年是孩子與成人間的過渡時刻。是身體、情緒、道德、社會性活躍發展的時期。感性、敏感、深受周遭環境影響。尤其會因為對自我形象感到混亂,而易於出現情緒的不安定。既想擺脫父母的庇護,又尚未能好好履行成人權利與義務的時期,青少年時期往往很徬徨。(p.253)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自然地培養出決策與負責的能力。過程中,父母或老師應該停止一切代替孩子解決問題的言語與行為,抱持一顆信任的心靜靜從旁觀察即可。讓孩子自行選擇與負責,努力以行動解決問題,並從經歷挫折與失敗,然後靠自己體驗痛苦,重新起身。(p.257)

 

延伸閱讀:
送你一整個愛,《吃愛的孩子》

【做筆記】《我們都錯了同理心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

【做筆記】《青春的夢與遊戲》

【做筆記】《建立愛與信任感的引導式對話法》

【教養書】《輕鬆教養出好小孩》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