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的希望》不畏威權、爭取自由的女性

小的時候,因為是家裡唯一的女孩,很多家事都被要求一手承包,從清晨起床到睡覺前,我必須在上學前打掃庭院、澆花,放學後得收衣服、摺衣服、打掃家裡面,還得把全家共四個房間的木板床擦拭乾淨,清洗佛桌、敬茶拜拜、飯後得洗碗,洗澡後得自己洗衣服,睡前還要幫奶奶按摩。還是小學生的我得做這麼多事,而哥哥弟弟可以玩棒球、看電視,難免心裡不平衡,有一回便向奶奶抗議,為何哥哥弟弟不用做家事,而我卻得全都做?!

我印象非常深刻,奶奶鏗鏘有力的回了一句:「因為你是查某。」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與環境,因為我的性別,所以得承下所有的家務事,多麽不可思議!我寧可奶奶告訴我,因為我做事細心,放心交給我。想必當時沒人看見我內有的細心,只看見我外顯的性別。

 

我並沒有因此就抱不平,仍摸摸鼻子繼續查某人的家事生涯,那幾年的確磨練造就了我整頓家務的能力,但若問,遇見不公不平之事,是否有勇氣抗爭?那樣的能力我有嗎?我肯定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從小已經被訓練得默默承受。

 

阿曼可不一樣,她遇見不公不義之事,是思索著為何這樣?會想著應該要解決。

 

巴基斯坦小村莊長大的女孩—阿曼,喜歡上學、樂於學習,夢想當上老師,但因為惹怒了地方上的有權有勢的大地主,而被迫成為奴隸,墜落永不翻身的深淵,那些夢想幻滅了。

 

阿曼成長於重男輕女、嚴重階級觀念、奴役制度不健全、教育機構嚴重不足的環境。她感覺到自己身為女性而遭遇不平等待遇,尤其看見父母因為沒有生下男孩失望的表情,更讓她感到不可思議。媽媽生了小寶寶,身為長女的她留在家裡照顧產後憂鬱的媽媽,一天、兩天過去,遲了好久一直無法回到學校。她開始想著:「如果我是男的,也只能待在家裡摺衣服、燙衣服嗎?」她多想趕緊回到學校。

 

爸爸對她說,妳已經學很多了,還有什麼好學的?阿曼疑惑爸爸竟會這樣問。

「我還有什麼好學的?全世界啊!」爸爸,我想認識這整個世界。

 

無法上學的她,特別珍惜上市場的個人時光。她非常樂觀,一顆紅石榴也能讓她正向思考。但命運捉弄人,一顆紅石榴也讓她得到可汗家工作,用無限期的工作彌補可汗之子蒙受的侮辱。阿曼賠上一輩子的時間,無法繼續上學的厄運跟著她。

20200305-阿曼的希望2 拷貝

世間是不公平的,一個在原是女男不平等、階級差異待遇下的社會,竟又被「強制」下進入可汗家工作,看似還價,卻是遙遙無期的債生債,無法脫身的深淵。在可汗家,人與人之間也有上下關係,傭人也被分等級,那是一個更小的社會,卻如此細分階級。傭人之間存在著心結,也有骯髒的邪念,所以會被陷害;反之,傭人之間,真誠的交往也有,那是互相支援的階下囚。這些現象都讓阿曼萌生許多基本人權的想法。

 

幸運的是,女主人是從平民階級嫁入可汗家,阿曼覺得找到和自己可以談話的人,娜思琳夫人就像是她的母親一樣,移情作用下體貼照顧她。但有時,阿曼仍思念家人,「對家的渴望快要把我的內心撕扯得皮開肉綻了」。

好不容易有返家相聚的機會,媽媽為了疼她,要她別做事,說她回來是「作客」,不能再做其他事。但這隨口說的「作客」卻像鋸齒狀的石頭割痛她的心。

 

在困境中,能紓解她的就是主人家的圖書館,竟有許多藏書,讓她偷偷的借來讀,那是苦中最大的幸福,更幸運的是,他得以到讀寫中心充當第一個學生,又可以開始學習的日子,知識就是力量,在此受教過程,讓她面對問題能迎刃而解,不向惡勢力低頭。

 

透過這本書,看見性別歧視、階級主義、奴役制度、教育不均等狀況,反映出保障人權的重要性。而阿曼身上散發出永不氣餒、不畏威權、勇敢退怯,讓人感受到勇氣的力量,那是孩童成長中應培養的人格特質。

 

書後作者自述,可看出是受巴基斯坦婦女權利運動者的馬拉拉・尤薩夫扎伊(Malala Yousafzai)所啟發,而寫下這故事。我們知道人生而平等,多希望世界每個角落,都能重視人權。

 

書名:《阿曼的希望

作者:艾莎・薩依德

譯者:張琇雲

出版社:小天下

出版日期:2020年02月18日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後記:
1.本文發表於親子天下「悅讀頻道網站」—Selena的讀寫日記

2.selena也為本書短語推薦:阿曼身上散發出永不氣餒、不畏威權、勇敢不退卻的精神,讓人感受到勇氣的力量,那是孩童成長中應培養的人格特質。

 

延伸閱讀:

《世界中的孩子為什麼會有種族歧視與偏見?》從一則新聞開始⋯⋯

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博物館。《我自己的博物館》

不由得我們都反省了起來。《全世界最窮的總統爺爺來演講》

這其實是一則思考題。《我是好人》

練習面對長得不一樣的人。《奇蹟男孩》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