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藝術事件簿:戶外玩藝術 造一個「自己」的新市鎮(2016.09)

這一期我在親子天下「藝術事件簿」專欄(2016.09),特別分享了暑假期間在台中帶的一個孩童藝術活動。當時,蔚龍藝術公司的朋友看了我的《孩子們,玩創作》一書,喜歡書裡的幾項創作,希望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玩創作,感謝那時幾個創作助教的幫忙,承翰、妤甄、鴻易、青樺、葆澄、zozo及yoyo,謝謝你們的專業支援。


以下是我的專欄內容,其中的創作活動會另文分享。
……………………………………………………………………………..
今年暑假,我們受邀在台中舉辦一場為期兩日的孩童藝術創作營。這是結合走讀台中新市政周邊環境並認識公共藝術品的創作活動,對象是三十位小學生。我特別挑選自己《孩子們,玩創作》一書中幾個創作活動,與孩子們一起玩創作。

為了這場創作夏令營,我們特地請了五位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的大學生,以及和我們在家玩創作多年的女兒zozo、yoyo協助,因為我們希望創作活動中盡可能讓孩子們身邊有個陪伴。活動前,我們集合了這些小老師,討論活動進行的步驟及如何引導孩子打開創意,並分享目前台灣小學藝術教育的現況。我們告訴這些小老師,盡量激發孩子自由創作的熱情與動機,要他們鼓勵孩子、認同孩子,在不同素材的指引下,讓小朋友順著自己的想像力走,發展出各種可能性。除此,我們真心渴望讓小學生能夠體驗到除了3C產品外,有很多經由手作的創作也是趣味的、充滿吸引力的,藉此打開孩子動手作的欲望。

根據以往的經驗,我們知道最難的地方就是讓小孩相信自己的獨特性,因為照著別人模樣去做總是最不費力的選擇,要讓他走自己的路需要強大的信心啊。所以,我們必須事先教育自己,保持寬大的心接受孩子的想法,如果他們受到啟發進而動手,那麼就已經成功一半。除了力氣及危險性的考量外,盡量讓他們自己來,一旦進入手作的世界,腦袋裡的種種約束慢慢鬆動,他們就能真正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動力可能源源不絕。

這幾個勞作最苦惱的是材料的收集,從前和女兒創作這些作品時,都是利用自家回收的紙箱再利用,如今要成為一個主要的創作素材,材料收集便成了一大困事。因為參與的小朋友較多,需要的回收素材不易取得,著實考驗著我們對材料的準備。幸好最後有一運動鞋店家願意提供紙盒,解決了大半材料,其餘的部分則是訂購瓦楞紙板。

我們共安排了三個創作活動,彼此有所串連,最終活動要讓孩子活絡創作的心,為自己創造一個紙上新市鎮。

「做一個我」,窺見孩子的內心
切割瓦楞紙板,我們要讓孩子製作一個象徵自己的紙偶,透過紙偶或許能窺見孩子在他自己心中的形象或是想呈現於大眾的模樣。小朋友又剪又貼,學會用卡榫方式連結四肢與身體,這些紙偶有的是甜美小公主,可愛小熊,有的是充滿野性的恐龍,還有一個小朋友把手機奉為偶像,認真製作一個手機人。不管孩子心中的我是什麼樣子,這些「我」都等待著被認同與展示,它們穩穩的站立,準備進駐新市鎮,找到一個容身的角落。

這個創作除了思考著自我形象的問題外,製作時,立體的身體構造也考驗著小學生,四肢與身軀的相對位置與比例讓孩子較難以下手,但其實無妨!不對稱的四肢、大小比例雖不同,只要能使之站立,就能遠觀世界。紙偶完成後,有些孩子還忍不住操偶演起戲來,尤其是代表男孩的恐龍們,成了最熱門的紙偶,偶身打鬥就成了男孩之間的生存遊戲。

「做一個我」作法,Link

 

空心人,你的世界是什麼?
利用黑色紙張及店家支援的鞋盒就能做出「空心人」,只要在黑紙上畫一個圖案,人或動物都可以,然後切割下來,貼在紙盒上,成為一個鏤空的圖案。鏤空的圖案可以填入什麼風景呢?這是孩子創作的一部分,他可以為自己的空心人填入各種背景,天空、綠葉、大樓或是環境中一個被忽略的小地方。而這似乎又呼應了前一個活動,代表自己的紙偶與內心空洞等待填入風景的空心人,都能讓他們自由投射自我的形象。接下來就是讓這些形象與世界聯結起來了!

當空心人完成後,我們帶領著孩子到台中市政府公園走讀,在十字軸綠地上有幾樣公共藝術作品,例如黃沛瀅的《草地上的嬉遊》、川貝母的《臺中風物志》、崔廣宇的《用餘光目擊一切》以及美國藝術家Ed Carpenter的《春曉》,我們要孩子以這些作品局部做為空心人的內容,他們透過挖空的形狀一邊取景,一邊認識這幾個公共藝術作品。孩子們拿著框,紛紛找尋有趣的畫面,眼前龐大的作品就這樣被切割成各種細節來觀看,當一個個奇特的圖像進入空心人中時,他們呼喊著已經準備好相機的我們,忙著將這些帶不走的漂亮圖像收進記憶卡中。

整個取景過程,孩子們很自然地近距離接觸了藝術品,注意到它們的質感、色彩、材料,甚至注意到周遭的環境,而這些都用不著任何語言上的指引。原本一個概念化的公園,開始有了具體的視覺體驗,這些「空心人」助益可不小。

「空心人」作法,Link

 

建蓋你的新市鎮
台中新市政周邊原是未經都市開發的區域,如今卻是市政重要的地標。市政府、市議會、歌劇院……等重要的市政建築物都在此處。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林立的政府單位及商業大樓,皆是標籤著屬於「成人」的世界,少有屬於孩童的角落。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改變的機會,讓他們來規劃這一個區域,把自己渴望的城市樣貌設計出來,這些心目中的建築物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隸屬於小朋友的世界。

我們發給各組小朋友,一塊厚度7mm,尺寸為130*195cm的瓦楞紙,紙上已經塗上綠色的漆料以代表綠地。各小組各自經營綠地,創造新的建築物,最後將五塊紙板拼湊起來,成了十字形,象徵一個紙上的十字軸綠地。

如何規劃這塊綠地呢?首先要先進入想像空間,一開始大家做的紙偶成了重要媒介。當我們把代表孩子的紙偶放在紙板上時,便開始了我們的對話:

你希望為你的紙偶做些什麼建築呢?
一個舒服的休憩空間?
還是可以躲藏的隱密之處?
或是為它蓋一個瞭望遠方的高台?
一個可以自我玩耍的秘密空間?

孩子們開始發想,想像力與手瞬間連結起來,他們動手拿起了剪刀,把昨日做紙偶剩下的碎紙板拿來使用,把店家提供的紙盒裁剪下來再利用,還有些是現成的瓦楞紙板,以及我們為孩子在戶外撿拾的枯枝(可讓孩子在綠地上種樹),這些就夠他們當一個建築師,自由創作了。

這是較沒門檻的創作活動,只要會使用剪刀與黏合動作,幾乎就能為所欲為為自己的新市鎮添加想像力。

就這樣,各組綠地進入一種想像力的建構當中,吊橋、拱門、高塔廁所,高矮不一的建築物一一出現在紙平面上,小朋友說剪就剪,毫無遲疑的為他的紙偶建造專屬空間。

可以預測,想像力一旦被啟發的,是很難說停就停,做上癮的感覺不斷翻騰著,當孩子一聽到「剩下半小時」時,一股受拘束的壓迫感湧上來,孩子們加快速度,多麼想快點呈現自己夢想中的新市鎮,於是,有些城市風光在時間壓力下,爆炸式的出現了,纜車、兒童遊戲區、點心屋……等,小孩期望的通通一湧而現。

最後,我們將五塊後紙板拼湊起來,大夥浩浩蕩蕩、搖搖擺擺的將這些作品抬到戶外草地上,孩子等不及展現自己的傑作,在抬舉自己作品的當下,自信心油然而生。

不遠處就是台中新市政,近處的草地上是孩童的新市鎮,兩兩相望,彼此有了自己的天地。
……………………………………………………………………………..
更多專欄文章,Link
更多活動紀錄:瓦楞紙板建蓋新市鎮/台中藝術創作營照片集錦 

延伸閱讀:
【專欄】藝術事件簿:生活裡的美感教育 帶孩子當角落策展人(2016.07) 
【專欄】藝術事件簿:台南南科國小╳南藝大 廢物料 打造學校閱讀區(2016.05) 
【專欄】在家帶孩子玩:裝上輪子,日用品大變身(2016.03) 
【專欄】在家帶孩子玩:DIY樂器 在家辦演奏會(2016.01-02) 
《孩子們,玩創作》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隨時隨地啟動創造力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