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簡單料理:絲瓜

我的外婆有個非常符合時代的菜市場名,「罔腰」這名字說明了她出生於一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男性地位比女性高出許多,於是勉強養、姑且養,不知不覺就養大,而且在家做的事不亞於男性。結婚後,她再次被重男輕女,冠了夫姓,名為「洪吳罔腰」。

不知是不是這樣的時代背景、家庭氣氛下,她生活簡單,無所需求,穿得簡單、說得簡單、吃得也簡單,尤其是她的簡單料理,不用多學,只要看著菜色幾乎就會知道如何煮,她的料理也有一種免強吃、姑且吃的味道。

從小與外婆生活,她的菜樣總是素白,沒有配色,仔仔細細地回想她喜歡吃的菜,竟都是簡單無色,例如皎白筍、細筍絲、湯麵條、絲瓜、豆腐……等,唯一有明顯醬燒味的就是她自炒的肉鬆。

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孫女,即我,也漸漸地喜歡這些素白的菜,長大後只要吃到這些菜就自動分類為「阿嬤的菜」,於是,當想念起已離去多年的外婆時,我會自己去煮「阿嬤的菜」,不用學,自動就會,因為這些看起來如此市井小民的小菜小湯的,是親切的、容易下手煮出來的菜。

在市場買了兩條絲瓜,夏天特別想吃清爽清熱的菜,醃小黃瓜或是煮絲瓜,都是愛人與我喜歡的,巧的是,這也是罔腰喜歡的菜。

罔腰有個小菜園,種了許多記不得的植物,唯獨絲瓜我記得牢,因為她會為瓜搭上絲瓜棚,並且常常留意垂掛的絲瓜,百般照料,所以對於開黃花的菜瓜,我印象特別深刻。

罔腰料理絲瓜僅是簡單的蒜燜絲瓜,多湯汁淋在白飯就很美味,這味道很容易就記住。我有時會炒蝦米爆香,或是加了海味成蛤蠣絲瓜,把奶奶的蒜燜絲瓜再提味。

愛人喜歡絲瓜與麵條結合,一碗絲瓜湯麵對他來說就是無比的幸福,我融入了「阿嬤的菜」,再變成「老婆的菜」,然後加上他喜歡的紅蘿蔔,讓日日與我相處的他,也和兒時日日的與外婆相處的我一樣,喜歡這簡單的料理。若是女兒吃,我還會多一道蒸蛋,可以或入絲瓜湯麵裡,那是女兒們喜歡的吃法。

一道罔腰的簡單料理,提味為小家庭的味道,雖然外婆離開數十年,但每一回都是用菜來抓回與外婆生活的記憶,靠著味覺就吃回來的回憶。

 

延伸閱讀:

那曾交會我們的愛的「愛河之心」/上海生煎湯包 

【走進南方澳】姐妹共遊老媽的南方澳|廖榮川米糕 

颱風天搶不到菜之兩人餐 

古早味綠豆冰冷凍袋:果汁冰、綠豆冰DIY 

屏東「美菊」:以阿嬤之名,一間有設計感的的麵店 

相連文章

臉書留言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