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葉石濤「白色之網」等著作,興起了走讀幾段熟悉的台南巷弄,葉老筆下的文學景點與巷弄早已是經常走動的地方,如今要套上文學的外殼,重新解讀、重新解套,得有不同啟程的心情。
讀了收錄台灣文學家葉石濤多篇故事背景為府城的「白色之網」套書,雖對台南並沒有太陌生,甚至有些談及的地景早已熟如灶跤,但以文人的視角及半世紀的時代差異,我持著陌生的眼光觀看葉老筆下的府城,然後,以「路上觀察學」製造另一種重新認識的機會,或許能從中邂逅日治時期的府城,夾帶著穿越時空的心情再一次走讀。這一回走的大埔街,經過了中華聖母主教座堂、臨水夫人廟、延平郡王祠。
二〇一五年,一群大小朋友相約體驗種菱角,一堂紮實的課程讓我知道,菱角的生長及農民種植的操作時期。因為麻豆大地藝術季〈農計畫〉,而獲得採收菱角的機會,從「種」到「採收」,事隔幾年,再次學習到菱角栽種與收成的知 識。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此篇介紹B區的拔林展區作品,這展區有個特別的氣氛,就是展場內有個神明桌,是賴氏子孫祭拜祖先的地方,藝術與居民日常相融,非常特別。
臺灣文學館、孔廟、武德殿這一帶是台南府城觀光蛋黃區,常有步行的遊客穿梭各館之間,這附近有一棟「臺南山林事務所」,約創建於1925~1945年之間,為台南市定古蹟。此建築目前作為「葉石濤文學紀念館」之用,前後幾年來訪,參觀過兩次不同的室內展設。若「臺南山林事務所」是1925年創建,就會恰好符合現為「葉石濤紀念館」,因為葉老就是出生於1925年啊。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展期為:2022.10.15~2023.01.29。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此篇介紹C區的大隆田園區作品。 此區有個最佳觀賞時間,就在白日將近、天色漸暗之時,這樣可以同時看見自然光下的《療癒系列2》及需要黑暗中觀看的《沈水流光》,而攝影作品日夜皆可觀看(有打燈)。建議參觀者可在下午五...
麻豆大地藝術季終於開展!從2022.10.15一直到2023.01.29,約有100天展期。此藝術季共有九大計畫(小、水、竹、影、植、土、農、聲、原),三大展區(A總爺藝文中心、B拔林工作站、C大隆田園區),希望我可以好好地介紹這些驚人作品,之所以稱之為驚人作品,也是因為這計畫歷經三年籌劃,整組團隊上山下海,與曾文溪交陪做朋友,無數次的對話交集與籌備活動,是相當浩大厚實的藝術季。
十月的高雄相當熱鬧,各地展開的「2022台灣設計展」讓人有一種錯覺,好似整個高雄都在設計中,我刻意密集走訪多處展區,期待從這些策展規劃中,看到高雄的視野。
九月末,正秋高氣爽舒服天,臺灣設計節在高雄一一上場。一早,到中都附近的「噪山」藝術展場看展後,主人告訴我們,不遠處的中都磚窯場有攝影展,我們接續前往,才發現原來這也是設計展的展區之一。
河邊,水鳥鷺鷥腳印服貼 標示食魚的交戰動線 加入腳印陣線的我 只能觀望已去的戰役
九月中秋前後,橫切台灣的河川,其河床早已佈滿甜根子草,我來到南端的屏東,看着下淡水溪變了雪白,柔軟如毛毯。
小事報營隊一日勇闖曾文溪,上游拜訪茶山部落,由茶山國小退休校長鄭佩茜校長為我們上課,下游則是拜訪台南安南區土城,由土城國小王郁菁、林慧清兩位主任帶著小事報夥伴,來到曾文溪出海口南岸:城西夢幻湖(又稱「鹿耳門夢幻湖」)。
小事報營隊一日勇闖曾文溪,來到了獵人老師巴蘇雅·雅古曼居住的茶山部落,我告訴巴蘇雅別亂跑,一定要一直待在現場,因為他就是一個精神象徵、靈魂人物,平地上來的小編們會一直盯著他看,千萬別遠離大家的目光。
七月初的家族旅行,一連兩天出遊,一日走台南麻豆與學甲,第二天走屏東郊外,地點是三地門鄉的大津瀑布,屬茂林國家風景區。
這一趟路,我們走訪:麻豆代天府的復古十八層地獄、龍泉冰店、南方米造碗粿、麻豆農會超市、學甲慈濟宮、明豐冰果室世紀冰、湠咖啡。